022-81370399

 530729980@qq.com

金带福路艺术网
JIN  DAI  FU  LU  ART  NET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文章列表

访谈录《艺术家曲学真先生回忆母校河北美术学院》【编者按】2024年3月12日,金带福路艺术网发布的这篇访谈录,其中记录了艺术家曲学真先生对母校河北美术学院(现天津美术学院前身)的深情回忆。在曲学真先生母校入学65周年之际,他与我们分享了在母校度过的那段难忘时光,不仅让我们对河北美术学院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更感受到了曲先生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曲学真先生用他丰富的艺术经历和人生感悟,向我们展...

《探寻中国龙文化》(二)龙图腾造型的演化作者:王金厚王金厚龙是“图腾”。它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不断发展而来,完全是按照自己民族对美的认识和对美的表现形式来滿足本民族所喜爱的审美趣味。由于龙纹经过不同社会和朝代的漫长演化,人们对龙的象征和寓意在理解、观念及审美上,发生了不同程度新的认识,并在龙的艺术审美价值上也随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龙文化在我国的长盛不衰可以清晰的看出,从单纯的氏族部落“图腾”...

与梁斌先生的金石书画缘作者:林德谦八十年代末,几位热爱书画的市级老干部李研吾、梁斌、方纪、周自为、张映雪、陈因、姜飞等成立了一个名为“爱晚书画会”的小团体,我也在其中担任了通讯、服务的工作,并由此结识了著名文学家梁斌先生。梁先生不仅是中国当代大文学家,其书画艺术也展现出一种大匠之风,令人敬仰。(参加爱晚书画展的领导:谭绍文、许明、周茹、石坚)(陪同张再旺副书记参观爱晚书画展)(与梁斌先生合影...

王金厚《探寻中国龙文化》(第一部分·引言)王金厚【编者按:可贵的龙文化探寻】李少宗/文龙年说龙,虎年说虎,牛年说牛,这是历来中国文人的传统和优势。由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华夏民族绵绵不绝,生生不息。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的龙年春节期间,年过七旬的著名中国画家、中国玉雕艺术评论家王金厚先生在繁忙的艺术创作之余,将多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龙文化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撰写出了《探寻龙文化》...

郭文伟向“宋明远海洋艺术公益基金”捐赠海洋绘画作品心海慈航·宋明远海洋艺术公益基金在京启动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2024年1月28日,“心海慈航”·宋明远艺术公益基金启动仪式在中国紫檀博物馆举行。活动由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和中国紫檀博物馆共同主办,宋明远海洋艺术精品128幅同时展出。海洋画派画家、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副会长郭文伟老先生,向该基金启动仪式发...

传承之美,好评如潮 | 师道·高杰书画艺术承传作品展的启示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近日,“师道”高杰书画艺术承传作品展在华北商厦九楼雨来轩书画院盛大举行。本次展览汇聚了高杰教授及其导师梁崎、王颂余、赵松涛、孙其峰、孙克纲、杨德树、白庚延、韩文来诸位先生的经典之作,以及高杰教授本人的60余幅经典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展览期间,馆内人流如潮,观众们纷纷驻足欣赏,赞叹不已。每一幅作品都...

陈燮君:古琴的智慧与万象/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月15日《陈燮君:古琴的智慧与万象》/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陈燮君,1952年生,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曾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

丹青飘古意,行作儒士风,参观“范权先生的迎春画展” 今天上午与老友同行,到访大理道一栋别致的小洋楼,参观范权先生的迎春画展。步入展厅,在积雪未化的数九天里,有如一缕春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范权 作品范权 作品一幅幅小狗的写意画,神态活灵活现,闪亮的双眸似乎在与主人对话,或娇嗔,或憨懒,或调皮,画面的题词,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来到正厅,几幅近年的古松新作映入眼帘,松枝蜿蜒斑驳,针叶挺拔苍翠...

雪夜寻诗,画中得景作者:姜维群欣缘道人作《瑞雪访碑图》甫入腊月,风雪踵至。京津晴久,望雪若大旱望霖。初二三,大雪夜倾至终朝,满城银装,可作画观。吾夜起听雪,晓睹启明星,晨喜沐初日,得诗三,并戏墨摹雪得小画,欣缘道人并记之。腊冬癸卯初一二,舞絮幕垂掩榭亭。冷夜屏息细听雪,此刻声无却有声。梦中暴雪与狂风 ,惊醒忧思未敢暝。推枕启帘天上看,东南蓦見启明星。昨日凝寒行路中,马嘶车吼羽息翎。今晨雪霁晴...

艺术家心中的《乡情》——解读李学亮先生的国画作品 国画《乡情》李学亮绘,彭英科题。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李学亮先生的国画《乡情》以其独特的魅力与视角,呈现出了艺术家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与思念。这幅国画以冬日的雪景为背景,将窗花、红灯笼、暖黄的灯火等元素点缀其中,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纯净而祥和的世界。在临近新年前,勾出作者对故乡的一丝思念... ...《乡情》中的冬日雪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漫...

著名山水画家曲学真与刘家城“真城&真诚”的文化思考左起:曲学真、刘家城。在当今的绘画界,曲学真和刘家城两位山水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们的名字逐渐为人所知,而他们所展现出的艺术实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这两位艺术家多次合作创作山水画作,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在这个过程中,“真城&真诚”组合悄然诞生,成为了他们艺...

季家松 | 墨舞笔飞,画意无边季家松在清晨的朋友圈,季家松先生的妙笔之作总能带给人们无尽的惊喜。他的大写意国画作品,洒脱自然,意境深远,宛如一位沉默的诗人,用笔墨诉说着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感悟。季家松先生,字南轩、拢穗斋主,1951年生于天津。他的艺术生涯颇具传奇色彩,多次举办书画展览,并出版书画作品集。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河东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以及河东区美术家协会常...

郭文伟对乔翠莲新意象绘画作品的鼓与呼作者:徐献朝乔翠莲写生照2023年9 月 18 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的“墨彩交融•乔翠莲新意象绘画作品展暨《大红袍》首发式和研讨会”上,有一篇书面发言受到与会画家、理论家的重视。那就是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原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郭文伟先生的发言。他诠释了对中原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乔翠莲《大红袍》及其新意象绘画的独特见解和呼吁之声。乔翠莲新意象绘画作品展研...

中国画需要坚守笔墨核心价值作者:姜金军《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22日 07版)五马图(中国画·局部) 李公麟芙蓉国里尽朝晖(中国画) 傅抱石对菊图(中国画) 石涛  【学术争鸣】编者按  上一期《学术争鸣》,以怎样认识中国画的笔墨为切入点,就中国画的未来发展开展了交流争鸣——是坚持守住笔墨这个中国画的最根本特质,还是不拘形式,把更多新样态引入中国画的创作中?  本期争鸣,依旧围绕笔墨...

斑斓油彩再现“小楼春秋”——写在王立新油画展开幕之际□ 陈英杰小洋楼是天津最具特色、最吸引眼球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冯骥才先生曾说:“这些风格独特的建筑,是城市情感与精灵的化身,是一方水土无可替代的人文创造,是他独自历史生活的纪念碑。”油画家王立新钟情于天津小洋楼,他秉承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将民族文化传统与世界艺术潮流相融合,创作了极具天津地方特色又富有现代美感的小洋楼系列作品,并将之命名为“小楼...

郭文伟《论中国画光影的科学性》重磅推出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获悉《国画家》杂志2023年第4期发表了海洋画派画家郭文伟的理论研究成果《论中国画光影的科学性》。这是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国画家》在2015年以来发表郭文伟多篇理论研究成果之后,又推出郭文伟先生的重磅力作《论中国画光影的科学性》。这是一篇艺术批评的万言心声,文章解读了中国画光影固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内涵,论证了中国画光影的综合科...

梦墨华章 | 诗人马孟杰的心灵之音“中国梦”马孟杰 书法作品 《中国梦》诗人马孟杰的心灵之音“中国梦”□ 张之龙近日,我在朋友圈再次欣赏到马孟杰先生所书的“中国梦”书法作品。这幅作品是他最近创作的,然而早在2013年,他就以“中国梦·天容海色”为题,开始了巡展之旅,拉开了游历祖国大江南北及世界各地的序幕。当时他创作的两米多高的雄浑榜书《中国梦》轰动一时,至今仍然令人称道。如今再次看到他所书的...

岁月留痕——速写本的足迹(第二辑)□ 房师武我的速写情缘源于60年代始。在老师与同伴们带领下成为其中一员。至今仍乐此不疲。随身所带一本一笔,无论是外景还是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进行速写创作,速写是锻炼观察和捕捉瞬间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下面的部分拙作是近两三年来所到之处的笔记;由于时间等客观条件所限,大多以黑白线描为主。但我在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素描关系在画中的体现;无论是构图以及对描绘对象的取舍,...

试论中国画分久必合的发展趋势□ 郭文伟近年来,笔者从研究海洋画与中国画各画科的主体要素的关系出发,通过对各类中国画画展和互联网线上各类中国画展的观察,结合自身海洋画创作实践,体悟到海洋画家与当代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一样,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扩大画面景深、放大近景意象的创作欲望。意识到中国海洋画对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主体意象的包容性,客观上揭示了中国画扩大景深、向近在眼前的大境界发展的学...

千古文章书卷里,万里云山入画图——记《梁崎文集》整理经历□ 曹国年2021年,《梁崎文集》的出版,标志着代表当代文人画大家梁崎先生艺术思想的文论得以行世,对研究梁崎先生艺术成就的形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回想文集整理过程,感慨万千。1990年,梁崎先生为我书写“弟子帖”后,将他几十年来书写的随笔交我整理。从他交给我的手稿看,有的是他不同年代几次抄写的,有游记,有题跋,工整的行楷字令人叹服。我每抄...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关于我们(1)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努力打造天津市艺术发展的新名片。中心加快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发展大战略相结合的步伐,推动文化走出天津,融入全国。着力打造成为艺术人才的摇篮,为艺术学习者、爱好者、工作者提供成长、交流、展示的平台。与其他省市的艺术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为艺术家增添了创作经历和灵感。

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13110028716、022-8137-0399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街蔡台村金旺东里东侧底商1号

投稿 邮箱:530729980@qq.com 微信:13110028716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8:30-18:00
 联系方式
张经理:13110028716
客服热线:022-81370399
邮箱:530729980@qq.com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街蔡台村金旺东里东侧底商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