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扇文心
—— 曾昭国、许敬百扇书画展, 北派南工折扇文化系列展即将开幕

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文扇文心”—— 曾昭国、许敬百扇书画展, 北派南工折扇文化系列展将于2019年6月16日在天津金带福路艺术馆开幕。届时将展出著名书画家曾昭国山水花鸟人物扇面50幅,著名书法家许敬古诗文小楷书法扇面50幅,津门制扇名家刘宇(偕弟子唐文权、刘颉、吕欣慰、王洁)制北派扇骨,制扇工艺美术师张华兄弟制南派扇骨,雕刻名家刘毅制扇坠、文玩刻件,并有藏家收藏的清代、民国老扇骨助展。
折扇在手,儒雅自有
——写给“文扇文心”扇画扇骨展
□姜维群
当手机取代了BB机,当空调跑赢了电风扇,然而空调电风扇并没有把折扇“消灭”,反之,小小的折扇成为许多人掌中的珍玩,为什么?
折扇在手,儒雅自有。
折扇已有千余年历史,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红火了几百年,其虽长不盈尺宽不过寸,然而它几乎集纳了知识文化、艺术工艺的全部,凝聚了书画家、文人工匠的才华智慧,之所以受到如此的追捧热炒,因为折扇是文扇,文扇的核心便是文心。
“文扇文心”其实是展示折扇的一个文化链条。折扇的主体是扇面,此次展览扇画大家曾昭国,以山水、花鸟和人物画的全方位让观者看到扇画的魅力所在;书法家许敬以精到的小楷告诉大家折扇是怀袖雅物,应有近距离观赏的精致。
扇无骨而不摇,扇面与扇骨就是舟与楫的关系,扇不摇无风,楫摇而船行。中国北派扇骨大师刘宇偕弟子把扇骨的工艺做到极致;张华兄弟为扇骨的精巧不舍昼夜。北派南工两相争巧,“镂彩摛文炫辞做玩”,乃一时之盛事也。刘毅以巧思为扇坠之作,有竹木牙角、蜜蜡玛瑙诸材质,补当今折扇之空白也。
再有,主办方择出清代、民国具有代表性老扇骨以助展,今古同陈,新老齐耀,相信此展必获众赞,必大获成功。
折扇在手,儒雅自有;观展快乐,必有斩获。
▎参展名家介绍

曾昭国,字子维,1949年生人,家富收藏,幼得名帖名画濡染,山水画自清初四王入手,上溯元明诸家,醉心南宗山水之韵致清朗,钟情近代萧谦中之云烟 。在扇面绘画上独有新源,山水花鸟人物无不精擅。画风清新明丽,逸气天然,既有古人成法,又有个人风格。近年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个人画展,先后在天津举办南宗山水画展,小品仿古展和多次扇画展,广为好评。

许敬,1960年生于天津市。字仰之,号恭宽,斋号粹英馆, 现为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为津门书法家刘绳武先生入室弟子,后受教于李鹤年、龚望二位先生,学书五十余年。学书自唐入手,潜心研读历代名家法书,尤以小楷写经多有用心,舒朗端正,有个人风貌。多年来以册页手卷形式书写了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百余万字,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并获奖。

刘宇,字禾嘉,生于1942年,津门制扇名家。早年师从李文珍、梁崎两位恩师,退休前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酷爱文玩收藏。退休后专门研习并致力于恢复北派制扇技艺,在扇骨的修、制、刻、画上无不精益求精。其扇骨作品黄杨木雕“修竹海棠”扇,2010年被选入赵羽编纂的中国折扇艺术巨著 《怀袖雅物》中。2005年开设“三耕园”,旨在以扇会友,广结扇缘,传承北派扇骨艺术。

张华、张仁华兄弟拜国家首批非遗名录(制扇技艺)传承人王健为师,近二十年来,在制扇工艺和折扇经营推广上成绩卓然,其在天津古文化街开办的张华兄弟扇庄成为驰名远近的名店。兄弟二人制作的扇骨严格遵循古法,在大骨、小骨及扇钉细节上都十分精到,以独到的工艺和异常的精美,受到业界内外的一致好评,其工艺已被批准为天津市西青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刘毅,号耕石,1965年生。自幼喜欢雕刻艺术。从制钮入手,手不释刀,耕石不辍,后拜北派宫廷制钮大师张金铃为师。制作的印钮富有皇家大气庄严富贵气息,颇得藏家赞誉。近年来,除制北派宫廷石钮外,开始制作竹刻和石雕为主的文房清玩,先后创作了一批臂搁、笔筒、印规、笔舔、印泥盒、笔架、笔格及砚屏摆件等,颇得明清以来文房清玩的精与雅、美与文的神韵。作品浓厚的书卷气、文人气,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藏家的收藏。
文扇文心——
曾昭国、许敬百扇书画展
北派南工折扇文化系列展
开幕时间:2019年6月16日上午10:00
展览时间:2019年6月16日至6月23日
展览地点:天津金带福路艺术馆(点击导航前往)

(编辑:张之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