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说灶王和“婆婆眼儿”
文/姜维群

《欣缘道人腊月二十三祝联》
上天言好事,需平日多做好事;
回宫降吉祥,不亏心必大吉祥。
每年都有腊月廿十三,这一天因为灶王爷上天汇报情况,同时希望他带上去好话,带回来吉祥,于是家家供奉灶王爷,并在此日供上糖瓜什么的。在人们眼中,灶王爷就是天廷派下来的监视器,被放在灶台的上方,灶台是家庭主妇天天围着转的地方,你勤俭与否你是非与否都会在这个地方表现出来。殊不知,天津的旧民宅还有比灶王爷还厉害的“装置”,即“婆婆眼儿”。
天津话喜欢加儿化音,但一加儿化音就矮化或缩小了内容,譬如说派出所,
天津人说“派所儿”,减了一个字加了一个儿化音,为什么?在旧时这是个不大的小官面儿,而对天津监狱的前身“习艺所”,没有人加儿化音的。再譬如“二小儿”,必须加的,不加肯定不是天津人。
“婆婆眼儿”先甭管是什么东西,肯定不大。
说“婆婆眼儿”之前必须先说说中国北方旧时住宅的格局,天津老城最基本的住房是三间,即一明两暗。“明”是指有门的中间那一间,两暗是指东西两侧的套间。一般进门的明间又是灶间,设有两个灶台,连着东西两房的炕。后来到了民国时期灶基本取消了,但是炕依然存在。
炕和灶是以前妇女活动的主要地方,所谓“上炕一把剪子,下炕一把铲子”,就是在炕与灶隔断的这个“墙”上(天津有用木板做隔断的),设置了一个带玻璃的小窗(不能开合),据传这是婆婆专门用来“监视”儿媳妇干活情况的。可以想见,婆婆坐在炕上,扭头就能看到灶间的情况,据老辈人讲,不仅仅是看儿媳妇干活,还要防范儿媳妇偷嘴,因为旧时大多人家吃不饱饭。
“婆婆眼儿”就是这么一个带玻璃的小窗,从现存实物来看并不
小,一般的“婆婆眼儿”呈方形,宽高都在50-60厘米左右,都有装饰性的木雕花饰,镶着一块玻璃,于是炕灶之间可以一览无余了。
据书法家李树青先生回忆,他的姥爷是泥人张第三代张景祜,当时住在西北角小伙巷一带,他小的时候经常去这里,那时北房就是一明两暗,中间灶间有两个灶,灶上面的墙上是“婆婆眼儿”。
李树青先生明明白白的记得,再靠西的“婆婆眼儿”左上方,有一个灶王龛,这个佛龛是用高粱秫秸做的,有顶子有门柱,虽然很小,但十分精致,里面是灶王爷的像。从外面“请”回家,一年到头供在那里,到了腊月廿十三这一天,要买糖瓜什么的上供,还要燃香,晚上十点以后,要“升”灶王了,于是取出家中的大铜盆,连同黄钱(不是烧子纸,是一种黄颜色专门用来敬神的纸,所谓“黄纸敬神,钱纸送魂”)和灶王佛龛一起“升”。几天后再从外面“请”回灶王爷,年年如此。
从古至今,婆婆和儿媳永远是一个带有“敌意”的组合,特别是“婆婆眼儿”,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个窗,记得钱钟书先生在散文《窗》里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
屋子的窗是视线与大自然链接,而屋内的这个“窗”也是视力的沟连,但它被人叫做“婆婆眼儿”,成了监视器,和灶王这位玉皇大帝派来的家庭监察二者一叠加,是不是一个完整的“纪检委”?
笑话归笑话,但旧时对灶王的尊重也说明人们心中的敬畏心,即使是平平常常的日子,灶台上坐着一个“神侦探”,敢不勤勤俭俭,敢不正正经经?若想神不知,除非己莫为,在高科技的今天我们可能会笑古人这么傻,弄个纸片印的神来吓唬自己,再弄个“婆婆眼儿”来监控。试想人若没有了他律,没有了自律,当然就没有了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的人“祸之不远矣”。
(刊于2019年1月28日《中老年时报-岁月》)
(编辑:张之龙)
更多内容点击查看


团扇史趣(十八)团扇在晚清洋风中凋萎/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十七)纳兰性德多情咏团扇/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十六)为团扇写诗的神秘女人/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十五)团扇的三个密码/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十四)团扇最是好入诗/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十三 )团扇如月映东瀛/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十二) 从团扇看日本的 “拿来主义”/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十一) 团扇何时传到日本?/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十)“桃花扇”是团扇还是折扇?(下)/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九)“桃花扇”是团扇还是折扇?(中)/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八)“桃花扇”是团扇 还是折扇?(上) /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七) 《韩熙载夜宴图》 扇子藏密码(下)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六)《韩熙载夜宴图》 扇子藏密码(上)/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五)造诣一流宋徽宗(下)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四) 造诣一流宋徽宗(中)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三) 造诣一流宋徽宗(上)/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二)宋代团扇是高峰(下)/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团扇史趣(一)宋代团扇是高峰(上)/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姜维群:笑侃红眼和蓝眼【金带福路艺术网】
姜维群:活在汉字和生肖里的猪【金带福路艺术网】
姜维群:说一个“舍”字给腊八【金带福路艺术网】
姜维群:不年不节说冬至【金带福路艺术网】
姜维群:还得说说“三只眼”【金带福路艺术网】
姜维群:再说说“马虎眼”【金带福路艺术网】
姜维群:笑说“二五眼”【金带福路艺术网】
聊完了白眼聊“心眼”/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聊聊这个”翻白眼”/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有个老年礼物叫重阳/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白露,带有诗意的智慧/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有一种快乐叫享受过程 /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鬼节,是对先人的尊敬”文章/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在伦敦淘旧书/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和老年朋友聊聊“够本儿”/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2018102 2018102←趣文文趣/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新纪一八年国庆日天津五大道历史博物馆开馆迓众,姜维群诗贺//金地福路艺术网
中秋,诗一样的岁月/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人老宜俭不宜抠 /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七夕,中国女子的节日/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不如再学不气人/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立秋一“咬”天难秋/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欣缘道人抄清人"苦热"诗》/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不如先学不生气/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三伏,避暑练功两相宜/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活在“两种数字”里,好么?/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多音字的错读与误读/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夏至过,说个“九九歌”/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有一种退步叫进步/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端午节四个科学密码/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端午 迎福降喜说钟馗/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人老了要学会“退”/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晴后思雨“细雨霏霏润津门”/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欣缘道人芒种晨吟》/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芒种 藏着一字玄机/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能“缺处知足”吗?/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小满节气 可有可无吗/姜维群//金带福路艺术网
活到知足就是福/姜维群/链接
想起来读错字的桩桩件件/姜维群/链接
厚德载物与吃亏是福 /姜维群/链接
清明扫墓孩子去不去 /姜维群/链接
谷雨 百谷盼雨的日子 /姜维群/链接
上善若水和吃亏是福/姜维群/链接
说“霰”/姜维群/链接
“求”不离人 人不离“求”/姜维群/链接
占便宜没够和吃亏是福/姜维群/链接
清明寒食说“新火”/姜维群/链接
别把日子过成了“熬”/姜维群/链接
别把自己当回事/姜维群/链接
二月二说天津人“龙情结”/姜维群/链接
多说养生少说病/姜维群/链接
词坛幸有梦碧翁/姜维群/链接
元宵节为什么要“闹”?/姜维群/链接
做“阳光老人”共迎春/姜维群/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