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兿展】第11期-孙其峰“贺岁篇—恭贺新春!”

《我的老师——孙其峰》(雕塑) 作者:聂义斌
孙其峰,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原名奇峰,曾用名琪峰,别署双槐楼主。一九二〇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县,一九四七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
曾先後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寿石工、金禹等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与工艺系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授、西泠印社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
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其书画作品被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艺术院校、画院等艺术机构和国内外重要场所珍藏。
被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联授“当代美术教育家”、“国画大师”称号。
被中国书协评为第三届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所著文章曾发表于《中国画》、《美术》、《中国画研究》、《艺术研究》等刊物。著有《中国画技法》、《孙其峰画集》、《孙其峰书画选集》、《花鸟画谱》、《孔雀画谱》、《花鸟画构图小稿》、《花鸟画技法》、《孙其峰教学手稿》、《孙其峰书法艺术》等四十馀种。另著《画花鸟》已由中国台湾国画艺术公司印制发行。

天津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孙其峰先生与校友、学生合影。
祝贺孙奇峰老师新春快乐!
孙奇峰老师支持与鼓励我教学与创作
■ 焦俊华
七十年代初,四人帮被打倒后,美术院校如何办?这是摆在全国美术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天津美院应该走出去,要到各兄弟院校取经并探讨教改问题。我院于1977年4月派出了以孙奇峰先生为首的考察组,奔赴西安美院、四川美院、广州美院、浙江美院进行了考察与交流活动。该组成员有郑录高、陈重武、贺建国和我。我们带了一些所编写的教材(都是油印的),只有孙奇峰老师的【孔雀画谱】是由印染厂制作印刷的,因为文革后各出版社还未曾印刷花鸟画一类的书。在考察期间先后与各院校有关领导和教师进行了座谈、讨论、参观、绘画表演(主要是孙先生各校国画专业的老先生参加)。同行们对孙先生画作与画谱很是钦佩,并称我院在花鸟画教学居于领先地位。我们也带回了不少各院校一些学科的教材与宝贵的经验。
在此次考察时间之余,各院校也组织我们参观游览了当地一些名胜古迹。在四川夹江县每人买了一个竹篓,背着个人的衣物和交流的教材。当时孙先生已58岁了,真比年轻人还有劲。峨眉山中竹木繁茂大家怕走失迷路,我们以唱天津快板为信号,互相联系,“当啷~当啷啊……”,听到此信号,就知道你在那里。几年来一直在学校内搞运动,天天写大字报、大批判,这次到了大自然中好像出了笼的鸟,真是欢畅。
我们每个成员每到一处有的人写生作画,有的热衷摄影,把美好的景象记录下来。我用钢笔写生名胜古迹。在峨眉山画了张洗象池,孙先生看后说:“加上几只猴子才有意思,于是孙先生在画的左下角加上了几只猴子,画面立即活跃起来。在沿途我先后画了西安钟楼、大雁塔、青城山上清宫、都江堰二王庙、乐山大佛、桂林芦笛岩、杭州西湖等。
此次外出考察,使我大开了眼界,亲眼目睹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真乃雄、幽、秀、险、奇、样样具备。众多的名胜古迹象征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于是我蒙生了要把祖国的名山胜迹都画下来的想法,将来若有机会展示出来,让没有机会到过这些地方的人欣赏一番,以增进对祖国的了解与热爱。于是我每年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外出两次进行写生。当时学校经费比较紧张,教师外出进修或写生每人每年补助120元,我的家庭生活不富裕,外出期间尽量克服困难,吃住都是找最便宜的,曾经住过三角钱的农民家,睡过车站的长椅,两次中途借钱,与庙里的和尚同睡一炕……。孙先生深知我的经济情况,想各种办法予以帮助,我经常带着孙先生开的介绍信外出。
我一年一年坚持外出写生。1982年在云南大理出了车祸,腿部受伤;1983年在洛阳得了传染病急返天津住院……。这一切并没有动摇我外出写生的决心。孙先生常对人讲:“焦俊华干什么事是一直干到底的”。他用题写王之焕的诗句鼓励我再接再厉干下去。
我画景物写生,得益于所掌握的透视技法,这一点也是和孙先生密不可分的。我上学的时候透视学是孙先生教的,他很精通透视学,并对传统散点透视很有研究,曾在【中国画】上发表过“论郭熙的三远法”的文章。他教学方法灵活,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并自制教具,再加以实际观察与写生练习,使同学很容易掌握透视规律。1958年我毕业留校任教,当时系里教师很少,孙先生担任国画山水、花鸟、书法、透视学,还担任系里行政工作,实在忙不过来,透视学课就让我教了,一教就是三十多年。我和孙先生还常在一起研究透视学问题,不时向他请教,并在一起对散点透视的运用还编了口诀:“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上下攀登,俯视旋转,举目环视,扩大场面。”我在景物写生中从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都是采用移动位置,变换视点而作画。如画嘉峪关,在近处先画城楼和庙宇,再后退远,前面的景物已被他物挡住,但远处的另一座城楼和敌楼看见了,把它画上嘉峪关就更全面了。画黄帝陵人文初祖殿,左边的挂甲柏是看不到的。“左顾右盼”把挂甲柏也画上。孙先生看后说:“这就对了,没有人去量量你把它拉近了几尺。”我在孙先生的策划与支持下先后编写了两本透视学技法的书,都已出版,他看到自己的接班人有了成果,十分高兴。

孙其峰题字“万壑松风”。
经过四十年的时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主要景点,基本上都画过了,把写生画稿,以”中华胜境“为书名出版,后又陆续出版三次。孙先生为书题词“继踪霞客”,用步大旅行家徐霞客的后尘来鼓励我。
1997年湖北鄂州莲花山景区将我所画中华胜境画稿300幅刻于碑林,碑石上墙即用玻璃罩上,可保存千载,供游人参观。该碑林将碑刻拓片只寄给我作者一套,以备展览和出版。孙先生又为我题写“焦俊华中华胜境拓片集”。
这些年除教学与外出写生外有时间就画山水画。我画山水,开始时也是孙先生介绍我和另一位青年教师辛晋英到刘子久老先生家中学习的,每周去一次。刘先生教课也非常认真,每次画画稿,留作业。我本人姓焦,后以画焦墨山水为主,起斋号“焦墨斋”,孙先生又为我题写“焦墨斋”匾额。
经几年的绘画,也有了一些水平,出版了山水画册,孙先生又为我画册题写:“焦俊华山水画集”。
几十年来我所取得的进步和作出了一些成绩,都是与孙先生的教导、支持与鼓励分不开的。孙先生处处以身作则,勤奋好学,生活简朴,对同学思想上、学习上严格要求;在事业上热情支持与关怀。对我如此,对他人也是同样。特别是对外地学生的来信,他必回复,有求必应。不少同学和同事出版书籍和画册求他题写书名,他从不拒绝,有人搞个人展览他给题贺词,予以鼓励。因此,孙先生在同学中享有崇高威望。1996年天津美院举办了校友返校节,许多已花甲的老同学见到久别的孙先生,对他那么敬爱,师生关系如此亲切。同学们都与孙先生有说不完的话,依依不愿离去。

孙其峰与焦俊华合影
(文/焦俊华,河北省赵县人,1932年生,195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留校任教。曾任该院美术教育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顾问,天津湖社画会顾问。)

2019年1月孙其峰与焦俊华合影。

2019年1月焦俊华为孙其峰送去新年窗花。
◎孙其峰2019年历作品欣赏

一月 孙其峰作品《松鼠图》

二月 孙其峰作品《富贵猪》

三月 孙其峰作品《清秋蓠边图》

四月 孙其峰作品《春风吹绿江南岸图》

五月 孙其峰作品《雨后芭蕉图》

六月 孙其峰作品《丰年图》

七月 孙其峰作品《雄鹰展翅图》

八月 孙其峰作品《双鹤图》

九月 孙其峰作品《双羊图》

十月 孙其峰作品《觅食图》

十一月 孙其峰作品《神龙图》

十二月 孙其峰作品《岸边小景》
(编辑:张之龙)
点击查看更多

【每周兿展】第10期-阎维海“一位极具发展潜质的实力派画家”【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9期-焦俊华“速写实景讲传说故事”【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8期-王真理“走进艺术家的世界”【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7期-李宗儒“一位从事教育40余载的艺术家”【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6期-韩征尘“刚柔并济—喜画兰、善书法、精篆刻”【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5期-焦俊华:漫谈中国之塔【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4期-酆耀国/《荷塘戏鸭》并刊于“中老年时报”//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3期-董云华/《秀峰入云》并刊于“中老年时报”//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2期-纪振民/《峡江图》并刊于“中老年时报”//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1期-姬俊尧/《古镇之秋》并刊于“中老年时报”//金带福路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