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兿展】第05期-焦俊华:漫谈中国之塔

焦俊华,河北省赵县人,1932年生,195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留校任教。曾任该院美术教育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顾问,天津湖社画会顾问。
他早年曾在天津著名山水画家刘子久先生门下,
进修山水画,基本功扎实,又擅长透视技法,具有较强的写生能力。自1975年开始赴祖国各地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进行写生,四十年来足迹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获得大量写生画稿,先后在各报刊发表百余幅作品,出版有《画中揽胜》、《中华胜境》、《中国古塔》等写生画册。多次举办个人写生画展。近由湖北鄂州莲花山风景区,将其所画中华名胜三百幅刻于碑林,可保存千载。他近年来专攻焦墨山水画,其作品风格独特,纯朴浑厚,用笔苍劲有力,墨焦而不燥,色黑而不单,深受广大观者好评。出版有《焦俊华山水画集》。不少作品曾被一些博物馆及个人收藏。

2017年向蓟县白塔寺赠中国之塔画册。
塔的艺术
——为焦俊华中国之塔写序
古剎宝塔、高耸入云,俯瞰中华大地,阅尽千古沧桑;取木、石、铜、铁、物材,穷造化之妙,夺天工之巧,荟萃民族建轨艺术精华,为国之重宝、文物奇珍。
塔,梵文 STVPA,中文译作窣堵坡,塔婆,浮图等;原本是为了供藏释迦尼遗骨而造的纪念性建筑。我国自东汉首建白马寺方形木塔,相沿至令,塔与亭、台、楼、阁相映生辉,洋洋大观,造型样式迭迭翻新。世世代代炎黄子孙以智慧和辛劳。兴建万千宝塔、装点大好河山,成为园林名胜、自然景观的重要组合部分。久而久之,在人民的心目中、塔的宗教意味日趋淡化,约定俗成、巍巍古塔被视作崇尚道德情操、善与美的象征: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九级浮图”其真义当在于此。
十年浩劫,史无前例的文化大破坏,比比宗教殿堂被夷为平地;然而,多处寺毁塔存,堪称奇迹。或许是由于塔的自身太巨大了,太坚固了,建之不易,毁之亦难,竟然在“大破”之余,犹能豁冤,善哉!幸哉!
八十年代,躬逄盛世,文物古迹得到修缮保护,千年宝塔、重放异彩,中外游人,一睹为快。犹有爱塔画塔者,当推焦俊华先生,皤然皓首、仍负笈远游,遍访名山大川,前后持续九年,行程十万里,积画稿近千张。每遇名塔、则物我两忘,留连不返,常常奋笔作画,饮食俱废,风雨无阻。累计画各式名塔近百幅,并分别对其建筑年代、历史沿革、艺术特色、轶闻趣事等等,一详加采集记录,图文并茂,汇成一部中国宝塔画谱。天道酬勤,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画家忠于艺术,持之以恒的精神,着实可敬可佩。
现经作者自选画塔精品七十余幅,集印成册,以飨读者,为人民奉献了一份前所未曾提供的精神美食和宝贵的文物资料幸莫大焉!善莫大焉!
秦 征
(秦征曾任全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美协主席,天津美院教授)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漫谈中国之塔
□ 焦俊华
多年来我到祖国各地进行名胜古迹写生,顺便画了一些古塔。于1980年选写生搞70余幅,以《中国之塔》为题,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来又经常外出,再画塔30余幅,由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之大,古塔之多,还有许多古塔未能涉足描绘,实为憾事,但我所画之塔均已刻成碑放于湖北鄂州莲花山碑林,可以保存千载。今将所了解到的有关古塔的历史、类别等概况作以简单的介绍,刊登于金带福路艺术网。
一、塔的起源与发展
古刹宝塔、高耸入云,它是佛教建筑艺术的典范,历经沧桑,已有几百年或上千年的历史,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创造才能,当时没有起重设备,甚至连石灰都没有使用,修建那么高大的宝塔实在不易。这些宝塔并且式样繁多,造型美观。成为我国宝贵的建筑遗产。
塔原本起源于印度,梵文称 STVPA,中文译作窣堵波,塔婆,浮图等。当时建塔是为了埋葬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佛经上说释迦摩尼死后,尸体火化后出现了各色晶莹的珠子,这些珠子和遗骨、毛发牙齿都叫舍利。其中一部分传到各国。随着佛教的发展,塔成了纪念性的建筑。以埋葬当地寺庙的主持和尚和高僧的舍利而建。舍利都埋在塔底的地宫中。
塔自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传说汉明帝遣使蔡愔赴西域求佛法,在月氏遇到自印度来的高僧迦叶摩腾等,便迎来中国,当时用白马驮经卷回到洛阳,建寺院称白马寺。寺主要建筑就是一座高大的方形木塔,建在寺的中心位置,四周廊房环绕。自东汉到隋代的寺院都以塔为主,自唐代起寺院的建筑以殿堂为主,在寺后或寺旁建塔。当时建塔以木为主要材料,木料容易被雷电击毁或失火,以后逐渐以石、砖、铁、陶等料所代替。据说在东京汴梁所建木塔屡遭毁坏,皇帝说:“你们不能建铁的吗?”因塔体高大建铁塔实在不易,所以就用了铁色琉璃砖瓦建造成一座塔,远望之如同铁的一样,故叫“铁塔”,开封铁塔实为特色琉璃塔。
二、塔的结构
塔的结构类型大体都相同,塔的地下有地宫,前面说到了就是存放高僧舍利的。地宫上就是塔基,塔基多为石料和砖所筑,塔基上为塔身,塔身平面普通为图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最多者为十二面,(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另有亚字形塔(宁夏银川海宝塔)。塔身上面为塔刹,塔刹最标准的如图(塔刹图),这种塔刹高而不坚固,容易毁坏,塔身很高补修不易,多为塔刹座代替塔刹(如图),塔由一层到十三层,塔层多用奇数,河北涿县北塔八角六层用了偶数。最高塔为云南大理千寻塔十六层。



























































25年后再访宁安灯塔。

1980年10月16日写生应县佛宫寺木塔。

1981年4月21日镇江甘露铁塔写生。

1983年在山西洪洞广胜寺写生飞虹塔。

画稿复制品现长期展览在山西洪洞广胜寺中国古塔展览室。

写生画稿已全部刻碑。

碑林拓片。
记者采访笔记:焦俊华教授多年来走遍全国,画塔百座。只为追求艺术,为后人留下中国之塔真实的历史记录。而今年迈,不能远行,尚对未到之处略感遗憾。故此,以此网刊登所画之塔的作品,仅供旅游爱好者及画界同仁、研究中国古塔者以参考。
(编辑:张之龙)
点击查看更多

【每周兿展】第04期-酆耀国/《荷塘戏鸭》并刊于“中老年时报”//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3期-董云华/《秀峰入云》并刊于“中老年时报”//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2期-纪振民/《峡江图》并刊于“中老年时报”//金带福路艺术网

【每周兿展】第01期-姬俊尧/《古镇之秋》并刊于“中老年时报”//金带福路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