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 道 九 章(七)
□李尔山
第七章 剑带雌柔穿大漠
唐初楼观道士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被神州大地漫山遍野的"神仙"蚕食了。而唐宋神仙道却用世俗的繁荣,眧示了道教的衰象。但是,让那些无量仙尊们犹感欣慰的是,在日轮西迁中道教竟然又煨起了一个非常的温度:全真教派出现了,使人们能夠从吕洞宾走进王重阳和全真七子,去欣赏邱处机们的救赎。
在女真人统治的中国北方广袤的大地上,风雨飘摇。咸阳道士重阳子(名王嚞),走下楼观台,他翻过华山,穿越中原,走向东海。一路上,他看够了在异族铁蹄下悲苦呻吟的中原大地: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十室九空,饿殍遍野。他为宋室天子信道误国酿成灭族残祸而深深自责。一面"以出家守道、用苦修救赎"的改革之旗,渐渐从王嚞心中升起。他来到山东宁海建"全真堂",讲述自己的良苦用心。先后有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倍感其诚,拜他为师。这便是一度名震华夏的王重阳和"全真七子"。

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绘画)
全真教公开声称三教同流﹐以老子《道德经》﹑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儒典《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号召道者出家潜修﹐戒绝符籙﹐不事黄白(炼丹)。努力做到忍耻含垢﹐苦己利人﹐戒杀戒色﹐节食少眠,以柔弱谦下。这一套,理论虽无新义,目标却归真本。王重阳虽尊呂纯阳(洞宾)为祖师,但他对唐宋大泛其滥的神仙道具有明显反思意义的改革,很快赢得了北方信众的拥护和景从。王重阳去世後﹐七子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创建了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大门派。到金末己是北方最大的道教派别。
蒙古、金、南宋角力的最后关口,恰逢龙门派丘处机执掌全真教的时代。三方朝廷谁都不敢漠视这股民间力量的存在,先后派遣使臣征召邱处机。邱处机审时度势,鉴于金王朝行将灭亡,南宋十分羸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于是便作出:却金使,谢宋聘,独赴正在征战西域的成吉思汗之召的重大决定。他不辞年届七十三岁的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于1219年率十八随行弟子,辞别燕京,登上征途。经历了两年多艰苦卓绝的万里跋涉,穿越了今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成吉思汗的军营。成吉思汗对这位万里奔波而来的老道慰勉有加,亲与长谈。邱处机对其所问为治之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作了仔细的回答。深得成吉思汗的礼敬,尊称其为"神仙"。

长春真人邱处机(绘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成吉思汗向他询求长生不老的方法时,邱处机回答说:“世间只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显示了一位高道的清醒和真诚,这是对张陵以来千年神仙方术的彻底否定,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还有他对于成吉思汗杀戮过重的谏戒,虽然不可能改变成吉思汗用刀马征服天下的强大心性,但尝使其“三思而决”,还是让很多生灵免于涂炭。连清康熙帝都赞他"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公元1223年,邱处机请准东归后,他以"掌管天下出家人"的身份被请住于燕京大天长观(后改名长春宫),此时的他已身价百倍,成为北方道教的风云人物,此后,大元治下"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
走进峰峦环抱,壑谷幽邃,杉柞掩映,危岩矗立的昆嵛山,我佇立在由一块突兀巨石自然造化而成的烟霞洞前。看白云涌动,如海如浪,烟雾缭绕,如丝如绺。我的心湖也如云如雾般的翻腾与纠缠。这个洞绝不像古诗所描写的那样"青天重迭水潺潺,闻到此处别有天,洞里仙人何处去,烟霞风景自年年",充满着逍遥与福乐。从生活的角度讲,在此处修行的人只能过类人猿式的日子。而这里就是王重阳和他的全真七子们最初的 "洞天福地"。

昆嵛山和烟霞洞
据全真教的道书《重阳立教十五论》载,王嚞立教之初,令出家者必须住庵修行,居住条件力求俭朴。所谓:"茅庵草舍,须要遮形,......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在这期间,全真道士都像佛徒一样倡修苦行。全真七子无一不以头陀式的苦行著称于当世:马钰修道时,每日仅乞食一钵面,并誓死赤足,夏不饮水,冬不向火。王处一"曾于沙石中跪而不起,其膝磨烂至骨。山多砺石荆棘,赤脚往来于其间,故世号铁脚云"。邱处机"入磻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昼夜不寐者六年。既而隐陇州龙门山七年,如在磻溪时"。郝大通于赵州桥下趺坐六年,持不语戒,儿童戏触亦不动。"寒暑风雨,不易其处"。我对于全真教的理论并不佩服,但他们克己复教的行为却深深打动了我。他们至少让我感到,在后来的道教中,不光只有打着老子旗号招摇撞骗轻飘飘的"羽客",而且还有如此艰苦卓绝的殉道者。
当然,当我们从昆嵛山的烟霞洞回到北京的白云观,看看那里金碧辉煌的殿宇(邱处机东归燕京后仙座就设在那里)。再想一想修了110年的芮城永乐宫(元世祖忽必烈诏为全真教祖庭,专祀全真五祖:东华帝君 、钟离权 、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就会产生出另一种感觉:全真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元宪宗八年(1258),在朝廷的主持下一场佛道大辩论开始了。
辩论的发端是全真教徒到处宣传"老子化胡"之说。其实"老子化胡"这是释道争讼的老话题:老子西出函谷关,在草庐观写下《道德经》,然后又到哪里去了呢?道士们说:到西域去了,变成了释伽牟尼,传布佛教。和尚们说:根本没有这回事!这争吵,从汉末到元初,已经争了1300年,从无结果。为什么此时要举行国家论坛呢?在佛教看来,道教效仿佛教收徒,在各地改寺为观,如果再这样蓬蓬勃勃地发展下去,释家弟子真要无立锥之地了,因此必须拼死一搏。在元宪宗看来,全真教坐大多年,势力己达到足以威胁其统治的地步,该是撤火的时候了。所以,辨论从一开始就为道教昭示了一个物极必返结果。1258年、1281年两次佛道大辩论,全真教均以失败告终。大批道观改作佛寺、大批道士落发为僧。除《道德经》外,大批道经被付之一炬。
道教的颓势到此已无可挽回,或许可说可道的,只剩一个张三丰了。


李尔山:梦道九章(六)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让盛唐······//金带福路艺术网
李尔山:梦道九章(五) 盛世文华襄道理//金带福路艺术网
李尔山:梦道九章(四)我的家乡大同,1600多年前,它的名字叫平城......//金带福路艺术网
李尔山:梦道九章(三)使老子最先从先秦哲人群中走向神坛的是......//金带福路艺术网
李尔山:梦道九章(二)关于"紫气东来"故事的传布......//金带福路艺术网
李尔山:梦道九章(一)据说他生有异相,呱呱落地时便一头白发......//金带福路艺术网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今论画境/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云冈诗画新作《超度》/李尔山 刘艾珍//金带福路艺术网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绘画笔记】李尔山:慧星雨(合集上)//金带福路艺术网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绘画笔记】李尔山:慧星雨(合集中)//金带福路艺术网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绘画笔记】李尔山:慧星雨(合集下)//金带福路艺术网
“父亲的遗产”/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羽翼冠金刚见闻记 ——兼致程亚杰君/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艺归三省】浅析韩必省的书法绘画艺术之一/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艺归三省】浅析韩必省的书法绘画艺术之二/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艺归三省】浅析韩必省的书法绘画艺术之三/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艺归三省】浅析韩必省的书法绘画艺术之四/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黑宣金彩】琐谈之一”/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黑宣金彩】琐谈之二”/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黑宣金彩】琐谈之三”/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黑宣金彩】琐谈之四”/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黑宣金彩】琐谈之五”/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