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 道 九 章(三)
□李尔山
第三章 乱世倚天自龙虎
老子的思想虽然在汉初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老子也备受尊崇。但此时的他,依然是一个人,一个独具冷静头脑和充满智慧的哲人。然而,使老子最先从先秦哲人群中走向神坛的是因为另外一个人的另外一个梦。这个人的名字叫张陵。

张陵(绘画)
张陵是汉初留侯张良的八世孙。生于东汉末的乱世王朝。时间正好是两汉四百多年大治之世转向又一个大乱之世的肇始。朝廷极度昏聩,宦官干政,养痈成患。州府豪強,割据称雄。天下水旱蝗瘟,频仍迭至,民不聊生。此时一个名叫"太平道"的秘密组织因运而生。道首张角、张梁、张宝,借符咒治病号召饥民。天下大乱(黄巾起义)迫于眉睫。其实在这个时期,张陵也是个不甘寂寞者。他也利用符箓咒水辟邪驱鬼,为人治病,串连饥病之民,渴求做一个乱世英雄。然而巧得是,就在黄巾起义引而未发,中国的历史镜头即将由东汉切换成以曹操、刘备、孙权领衔主演的三国的关键时刻,张陵做了一个梦:一日夜半,他似醒似梦,忽见一位白发白须的仙人自空而降,对张陵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大梦醒来,张陵便从他的老家天目山西行,渡鄱阳湖入江西云锦山。见其山脉如群龙纠集,腾云西去;其列峰若众虎雄踞,安然不动。龙牵虎扯,万千恣肆。张陵祭以符箓,满山龙虎随即现身。张陵遂言称老子亲传道书,并著《老子想尔注》,将云锦山改为龙虎山。携徒入蜀,居鹤鸣山,创"五斗米道(因入道者需交五斗米而名)"。
这个故事虽然也是一个杜撰,但其中也传递了不少真实的历史信息。其一,张陵从佛教的"三宝(佛、法、僧)"得到启示,要创立一个像样的宗教组织,没有偶像和经典是不行的。于是他把老子请出来当教主,奉为"太上老君"。把《老子五千言》奉为《道德经》。把庄周的著作《庄子》奉为《南华经》。其二,他从老子西出函谷关避周昭王之乱获得判断,感到自己必须避开眼下可能发生的祸患,于是他逃离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江左河右,到达封建统治薄弱的川西北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道教根据地。自称首任天师,世袭罔替(五斗米道被曹操招安后改称天师道或正一道,道徒不出家)。这个时间应在公元130年前后,它标志着中国道教的诞生。

龙虎山和上清宫
道教就是这样借着老子的名声降生于中国大地。这作派,与基督殉道,佛陀涅槃,比较起来似乎有些滑稽。今天,在江苏的天目山,江西的龙虎山,四川的青城山(鹤鸣山后归道于青城)都保留着规模盛大的祭祀张陵的宮观香火,驻足于这些道教丛林,观览这位降龙伏虎天师的圣像,我并没有产生走进楼观台时的那种崇仰。我觉得张陵之梦和尹喜之梦几乎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我甚至怀疑张陵靠巫术忽悠来一批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饥病流民,占山为王,自称天师,在严格意义上到底该不该算是一种宗教?
当然,历史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当"五斗米道"被中国社会选择了之后,就会不断地为其补充材料,使其逐步摆脱草创时的滑稽。
首先是隐逸成风的西晋知识分子,使道教意外获得了哲学和文学的气息。三国统一后的西晋,是个短暂而动乱的时期。司马氏集团既无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又无经济上的成功建树。士大夫厌倦政治,崇尚老、庄,隐遁山林,清谈玄学,一时成风。隐于洛阳附近山阳的“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这七人中,嵇康、阮籍、刘伶、阮咸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虽然各有倾向,但在"玄"字上是一致的。而且在生活上均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于竹林喝酒,纵歌,再加之他们在文学上承接屈原离骚而至建安七子的清风鹤唳的风格,抨击时政,揭露虚伪。这和托借老庄,乐道避世的道教,在形为上非常合拍。可以这样说,竹林七贤等人满身老庄"气味"的行为,在道教信众最初的行为规则上有重要的先风之要。

竹林七贤(尔山绘人物韩必省置景)
如果说西晋的竹林七贤是从外部影响了道教的话,那么东晋的葛洪便是其内部诞生的巨星般的耀眼人物。葛洪虽生于方术世家,但少时极为刻苦,精研先秦百家,两汉鸿儒,魏晋诸贤,最终成为"内擅丹道,外习医术,学贯儒道,思想渊深,著作弘富"的一代大家。我曾走进葛洪晚年修道的岭南罗浮山。四百青梗峰,九百飞瀑泉,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的美景,虽然也让我留连忘返,然而真正触动我的是葛洪修道的冲虚古观前的那副对联:"玄景空不空,四百峰峦朝紫府;尊躬上不上,五千道德启玄门"。五千道德是谁?是《老子》,玄门又是谁?是葛洪。是葛洪真正把道家和道教联系在了一起,这当然与张陵那个滑稽的梦不可同日而语。

葛洪像(尔山绘)
葛洪继承和发扬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把道家术语联系到金丹修炼、神仙方术的教理中。葛洪用"玄"来解释老子之道,确立"玄"为自然之祖,他在《抱朴子内篇》中,将早期道教思想加以改造,使其理论化系统化,促使道教转向以追求长生成仙为最高目标。并与儒家的名教纲常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要求信徒严格遵守道教的戒律,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即"身在山林心在魏阙"。他在《抱朴子外篇》中,专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葛洪的《神仙传》则开启了道教神仙系统之先河。可以这样讲,到了葛洪之后,道教才算是一门真正的宗教了。


李尔山:梦 道 九 章(二)关于"紫气东来"故事的传布......//金带福路艺术网
李尔山:梦 道 九 章(一)据说他生有异相,呱呱落地时便一头白发......//金带福路艺术网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今论画境/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云冈诗画新作《超度》/李尔山 刘艾珍//金带福路艺术网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绘画笔记】李尔山:慧星雨(合集上)//金带福路艺术网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绘画笔记】李尔山:慧星雨(合集中)//金带福路艺术网
【中国古代思想史人物绘画笔记】李尔山:慧星雨(合集下)//金带福路艺术网
“父亲的遗产”/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羽翼冠金刚见闻记 ——兼致程亚杰君/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艺归三省】浅析韩必省的书法绘画艺术之一/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艺归三省】浅析韩必省的书法绘画艺术之二/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艺归三省】浅析韩必省的书法绘画艺术之三/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艺归三省】浅析韩必省的书法绘画艺术之四/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黑宣金彩】琐谈之一”/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黑宣金彩】琐谈之二”/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黑宣金彩】琐谈之三”/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黑宣金彩】琐谈之四”/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黑宣金彩】琐谈之五”/李尔山//金带福路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