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文脉架中韩之桥,第十届中韩文化交流展作品交接仪式在津举行

中韩友人交流现场。

金带福路艺术网讯,2025年6月10-11日,韩国对外亲善友好协会顾问、韩国前副总理黄佑吕先生,韩中文化交流振兴协会名誉会长河太逵先生,韩中文化交流振兴协会会长、韩国世界教育福利财团崔寅善先生等一行六位来宾到访中国,与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及在津著名中国书画家纪振民、姬俊尧、向中林、曲学真、庞黎明、陈英杰、何东、姜金军、刘砚山、左锡云、张芝琴,天津外国语大学老师、京剧票友齐文华,著名琴师马英、白春明,著名茶艺师董天琪,以及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董事长张养峰及夫人张金新,金带福路(国际商贸)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钊源等,展开了一场深入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并顺利完成了第十届中韩文化交流展作品交接仪式。

第十届中韩文化交流展作品交接仪式。
活动期间,韩国来宾在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董事长张养峰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金带福路艺术馆以及 “天津二 JI 纪振民 姬俊尧” 美术馆。馆内丰富的艺术藏品与精彩的书画展示,让韩国友人对中国书画艺术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

参观金带福路艺术馆以及 “天津二 JI 纪振民 姬俊尧” 美术馆。
韩中文化交流振兴协会会长崔寅善先生为大家分享了元宇宙和区块链技术在艺术画廊等书画展示方面的创新理念,为在场的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发,也为传统书画艺术的展示与传播开拓了新思路。

崔寅善先生分享书画展览方面的创新理念。

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现场。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董事长张养峰接受了韩国随行记者的采访,就双方文化交流的成果、未来合作的方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向韩国民众介绍了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在推动中韩文化交流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董事长张养峰接受了韩国随行记者的采访。
书画创作交流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韩国前副总理黄佑吕与在津著名中国书画家纪振民、姬俊尧、向中林共同创作了 “紫气东来” 丈二尺幅大作。黄佑吕先生还为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题写匾额,以及书法作品 “建设百年 书画万年”,寓意中韩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此外,在津著名中国书画家庞黎明、陈英杰、何东、姜金军、刘砚山、左锡云、张芝琴也纷纷创作书画作品赠送给韩国来宾,以墨会友,传递着深厚的情谊。

黄佑吕先生现场创作。

左起:纪振民、姬俊尧、向中林先生现场创作。

左起:纪振民、姬俊尧、向中林先生现场创作。

黄佑吕先生现场创作。

陈英杰先生现场创作。

曲学真先生现场创作。

庞黎明先生现场创作。

左起:左锡云、何东先生现场创作。

左锡云先生现场创作。

姜金军先生现场创作。

刘砚山先生现场创作。

书画创作交流现场。
在文化体验方面,著名茶艺师董天琪为韩国来宾亲自沏茶并介绍了茶文化,让韩国友人品味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京剧票友齐文华、张金新老师的一曲曲中国京剧唱段,以及著名琴师马英、白春明的精彩演奏,赢得了韩国朋友的阵阵掌声,使其深深沉醉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之中。

著名茶艺师董天琪为韩国来宾亲自沏茶并介绍了茶文化。

著名茶艺师董天琪为韩国来宾亲自沏茶并介绍了茶文化。

京剧票友齐文华、张金新老师为大家表演京剧唱段。

著名琴师马英、白春明精彩演奏。
书画交流之余,韩国友人在中方的陪同下进行了的深度文化探访。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中,来宾们驻足于弘一法师手书的《送别》长卷前,透过斑驳的墨迹感受近代艺术大师的人生境界;移步天津古文化街,青砖灰瓦间氤氲着六百年津门文脉,天后宫飞檐斗拱上的妈祖传说与祈福香火,让异国宾客对"护海佑民"的信仰文化有了具象认知。转角遇见泥人张世家美术馆时,来宾们不禁放慢脚步。六代传承的彩塑技艺在方寸展柜间绽放异彩。此外,他们对天津的三绝小吃饶有兴趣,并品尝了 “天津大麻花”,在味蕾的享受中进一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来宾一行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来宾一行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来宾一行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来宾一行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来宾一行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来宾一行在天津古文化街。

来宾一行在天津古文化街天后宫。

来宾一行在天津古文化街。
据悉,此次第十届中韩文化交流展参展艺术家共11位(按年龄排序)纪振民、姬俊尧、曲学真、李秀峰、向中林、陈英杰、张芝琴、何东、刘秋生、余建军、盛林虎,展览作品125幅。

第十届中韩文化交流展作品交接仪式的完成,标志着此次展览的准备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作品承载着中韩两国艺术家的心血与情感,将在展览中向两国人民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与艺术魅力,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此次活动也为中韩民间文化交流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推动两国文化交流迈向新的高度。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现场交流。
编辑:张之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