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讯 | 董铁山-沽水平野图系列长卷大展即将在水上公园水香洲艺术馆开幕

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由天津水上公园、水香洲文化艺术中心、津门老茶坊主办,刘建洞策展的“董铁山-沽水平野图系列长卷大展”即将于2024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十五)上午 10:00在天津水上公园水香洲艺术馆开幕。

画夺造化 势以会奇 ——读董铁山的画和人
姜维群
大画家黄宾虹在1948年一信中说:古人论画谓“造化入画,画夺造化”,“夺”字最难。造化天地自然也,有形影常人可见,取之较易;造化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画者能夺得其神韵,才是真画,徒取形影如案头置盆景,非真画也。
观董铁山诸多手卷长卷,窄窄如,长长纸,一个“夺”字倏忽入眼,跃然来心。
清人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中言将一“夺”字诠释得畅快淋漓:“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也。古云:境能夺人。又云:笔能夺境。终不如笔境兼夺为上。盖笔既精工,墨既焕彩,而境界无情,何以畅观者之怀。境界入情而笔墨庸弱,何以供高雅之赏鉴。吾故谓笔墨情景,缺一不可,何分先后。”
读董铁山画长卷,境能夺人,笔能夺境,此中怎一个夺字了得。
董铁山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尔后1968年入伍空军,其性格率真耿直,行伍之气大于艺人之气,殊不知,中国史上两位顶级书法家,一曰王右军,一曰颜鲁公,都是军旅中人。
董铁山喜游江河山川,他曾想,天地造化夺人心魄,画要夺自然造化。以此置之座右,作为努力方向。
几十年他几乎游遍南北大山,秘诀是手记、眼记、心记。入伍后的董铁山即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和创作,西画技法得心应手,却从未放弃过国画的笔墨,更未曾忽略山水画各流派的研究。山水画要求本正源远,古人曾讲,“宋画家山水,超绝唐代者李成、范宽、董源三人也。董得山之神气,李得体貌,范得古法,故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求神得貌取法,不仅仅是摹形写影,而是“势以会奇”。
自古诗文书画如出一源,《文心雕龙-物色》中特别阐释了晋宋以来“文贵形似”的取向,结合具体物象的创作被大文学家刘勰喻为“江山之助”,并指出从大自然府库中汲取养份是艺术家变法求新的重要蹊径,“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则虽旧弥新矣。”
董铁山的津沽河岸系列长卷是为“善于适要”而出现的一组“虽旧弥新”的新世纪长卷,应该在天津当代美术史大书一笔的。
最令人称道的是《中北镇》三个长卷,其高度8.5厘米,各长136厘米,总长度4米有余,就是在这么小的面积上,用散点透视的中国画古法,完成了天津现代化小镇依水傍河的全景,敢说这不是 中国当代国画的“虽旧弥新”?敢说这不是津派山水画之耳目一新?
黄苗子先生在1984年香港集古斋《天津国画选集》序言这样评价了天津画家:“上海的海派,北京的京派,广东的岭南派,南京的新金陵派,如明珠环璧,各呈异彩。津门画派与上述各派另有不同,这是基于天津的画家、观众和地域的特点,是被地方历史的画风熏陶而成的。它具备平实而不做作,天然而不藻饰的风格,看上去雅俗共赏而不求狂怪。津门画家,成功地融汇着近代大家而能浑化无迹,画家之间又能各具面目,互不依傍。”
天津美院教授著名美术史论家王振德撰文《对"津派国画”的认识》,将天津画家六代谱系做了较详尽的切分梳理,从津派画家奠基人张兆祥之后的六代画家代表人物入手分析,从中可以发现津派画家花鸟画高手云集,几乎占约三分之二強。以山水画为主的画家占比例较低。但现当代天津不乏山水大家,如陈少梅、梁崎、孙克纲等,还有去世较早的白庚延、吕云所等。
纵观这些“津派”山水大家是指地域所在,当然也包括北宗山水的统一特点。从严格的地域意义来说,画天津本地之山之水之景物的,董铁山是第一个。
天津地处北方非江南水乡,然九河下稍天津卫依河傍海从不缺少水,然而地处华北平原,天津市郊基本无山,山水画若无山缺失了一大要素。董铁山的山水画因地制宜,他只画河,画河道、堤岸、滩涂。无山的长卷起起伏伏的是堤岸。董铁山以中国画的平远,打造出来属于自己的“董氏运河系列”,成就了津派山水的一家全新面目。
还说《中北镇》长卷。有人总结说中国的山水画“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董铁山的这个长卷却是“丈水寸树粟(小米)人”。《中北镇》表现了沿河的民居建筑,水泥森林鳞次栉比,以他的俯视25°角画出来有着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曾让当地居民看过,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家的小区,自己住的楼房。
虽有水泥森林的窒息感,但蜿蜒流经的运河空白,云萦雾绕的云飞霞起,树掩鸽翔的舒缓点染,将现代城市风貌勾勒得如此唯美妙曼,唯董铁山先生也。
笔墨的古趣与现代的共存共美,写实和愿景的和谐拥抱,是不是境非夺人,而笔能夺境耶?此处岂一个赞字了得。
《牛津美术词典》记,国外“风景画”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种类直至16世纪才产生,劳伦斯·西克曼认为“风景画是中国对世界艺术所作的最伟大的贡献”。山水画以长卷(手卷)的形式记载山水描绘人物是中国画的一大发明,不说晋唐,只说明代画家沈周的《夜坐图》,沈周自己写有长篇题跋,表现的是1492年初秋的一个晚上,久雨新晴,画的是沈周在他的“有竹居”里独处时候人物景物。
如今,天津一位画家董铁山,在天津水上公园水香洲展陈近三十年创作的几十件长卷,煌煌赫赫,蔚为大观,吾且为引玉之抛,“各有灵苗各自探”。
2024年7月9日灯下


横屏收看更壮观!



编辑:张之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