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感(四)| 精选感言分享《杜明岑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展》
庆祝杜明岑先生从艺七十周年暨90华诞
明晖映岑峰
杜明岑美术创作七十年文献云端系列展
(之十一)
杜明岑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展
主办单位
天津市美术家协会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馆
天津市河东区区委宣传部
杜明岑
【编者按】
《杜明岑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展》,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思想与灵魂的洗礼,观者在观赏作品同时,能够感受到画家用笔尖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艺术的力量和书法的魅力。此展开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友人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观展感言纷涌而来,特此精选部分内容汇集于此以飨读者,并对所有关注展览的朋友表示感谢。
— 社会各界观后感言 (四)—
王金厚(著名画家,河东美协副主席,扬州八怪画院天津分院院长):
日月星辰昨夜风,
毛笔不弃握手中。
写出心弦多警句,
画尽松影万壑峰。
旧史通卷抒豪气,
新作连篇寄深情。
只身伏枥终无怨,
九旬杜老仍从容。
王大奇(著名画家):
作为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其中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书写者的性格和情感,是书写者内心情感的体验。
我市著名书画家杜明岑先生推出的《杜明岑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展》便是如此。杜老没有按惯例书写古人之唐诗宋词,而是立足当代用格言,警句,楹联,散文,长跋等形式直抒胸怀。杜老的书法作品形式多样,有自然流畅,行云流水之美,这种美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书法家情感的流露。如在创作《赶大营风云录》赴疆采风写生中创作并书写的多幅楹联,如“丝路花语骆驼客,创造千载世界友谊史,西域风月赶大营,谱写百年津疆民族情”等等,还有即兴挥毫的“千年风云世纪春,万里江山中华魂”、“群芳吐艳唤春雨,燕舞莺歌鸣春风”、“敷青滴翠生意浓,挐空攫日何玲珑,傲骨犹存战激浪,虬枝入云磨刚风”等等,都是形神合一的精彩佳作。
在题跋书法中,也表现了杜老的精神追求。如《胡杨雄风图》中题跋“虬身铁干似卧龙,戈壁沙滩展雄风,胡杨最是秋色美,千年沧桑傲长空”;在《黄牛赞》中题跋“黄牛强劲力无穷,土地为伴耕事农,默默无声从不悔,俯首孺子不居功,形态笨拙实可爱,步履稳健不踏空”。笔墨之中,充分体现出他的勤奋、刚强、直爽、热情,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杜老对待书法是严谨和追求完美的,每笔每划都一丝不苟,这些实际上也是杜老对所写内容的尊重和热爱,当然也是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发扬。通过这些,可以使我们更加感受到杜老的每幅书法作品都是书法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书法在杜老笔下,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祖国的传统艺术和笔墨功夫,而是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 ,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现实,积极为人民服务,非常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和赏析。
陶书杰(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
拜读了由天津美术家协会、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美术馆、天津市河东区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明辉映岑峰”杜明岑书法创作七十年文献云端系列展作品,深深地被老画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感动!老画家自推出《引滦入津》采风写生展、《万里绘三峡》采风写生展、百米长卷《寒秋津卫图》以及三十米长卷《赶大营风云录》、《津沽三百六十行》、《胡杨礼赞》等系列创作展览之后,又以如此速度推出“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展,真可谓日新又新,催人奋进,有日无闲,令人感佩。
此次杜老的“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展,一改书法展常有的书写唐诗宋词内容,而是全部书写自己创作的格言警句、创作随想、人生感悟、叙事长跋、画作题句等,无不充满着一位九旬老者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感悟、对晚辈的忠告,画家用手中这支心爱的画笔,立足当下,定住其心,为历史树碑,为人民立传,为江山写照,为时代放歌,不但为社会奉献了无数的精美画作,还为我们奉献了大量充满正能量且富有深刻内涵的书法作品。
回顾杜老从艺70周年所绘作品,无论戈壁胡杨、耕牛老松,无不给人以浑穆、向上、润泽、挺劲、至情之感染力,盖因杜老笔耕七十载之临摹、素描、书法,特别是画家对生活和脚下这片沃土的热爱使然。这次书法展的推出,不仅仅展示了老画家书法的苍劲老辣,信笔挥洒,由襟性直抵毫端,痛快淋漓,更使读者有幸得见画家画作以外的书法、诗、文、格言、警句等“画外功”!
致敬先生,向您学习,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人生的态度以及您的大爱情怀!再次祝愿杜老健康长寿,艺术之树常青!
张洪德(上海书画家,北京宣和书画院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老师杜明岑先生从艺七十年,在文献云端系列展中,推出(之十一)《杜明岑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里面,我综观感受体会到杜老师之书法,继承了古人先贤“书画同源”和“大美诗书画,笔墨中国风”的传统。他作为著名画家艺术家而又擅长书法难能可贵,因为当今国画家多不擅书;更为突出一点,杜老师说:诗书画均为创作,作品应抒发作者情感,用人民赋于的画笔㝍出时代的风采,为历史树碑,为人民立传,为江山写照,为时代放歌。从杜老师书法作品中抒写历史人物,创作体会,写生感悟,读书修养等等,表达心中之真意,这应该是书法创作应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们写书法的标准不仅仅是写字,它是一种将文字的美学价值提升到艺术层面的书写方式。在书法中,“书”和“法”共同构成了书法艺术的精髓,前者关注书写的过程,后者关注书写的规则和审美标准。因此,理解书法不能脱离这两个核心概念。书法讲究线条、章法、结构三要素,形要准,字迹有立体感,苍劲有力。行云流水。具体的讲书法,它讲究几项:第一.线条要好,点划要写的准,要写得漂亮,有立体感,苍劲有力;第二.结构要好,要准,不管是写楷书、写草书,还是写行书,写隶书都一样,形要准,要好看;第三.章法要好,前后排列整篇,这幅字看着舒服、自然、协调。
书法,这个古老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词语,似乎既简单又深奥。它以文字为载体,通过各种富有表现力的书写方式,展现出文字的韵律美和形式美。那么,什么是书?什么是法?
首先,书,乃文字也。书法中的书,指的是文字的书写。书法的书写,不是随意的涂鸦,而是将文字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进行排列组合。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内涵,通过笔画的繁简、布局的合理、结构的和谐等方面来表现文字的美感。书写过程中,不仅要准确地表现出文字的形态特征,还要传递出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其次,法,乃规则也。书法中的法,指的是书写的规则和方法。书法并非简单的涂鸦,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这些规则和方法,既是书写的基石,也是书法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书法的法,主要包括用笔的技巧、结构的安排、布局的合理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恰到好处,才能使书法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书与法的结合,就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在书法创作中,书与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只有熟练地掌握书写技巧和规则,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文字的美感和内涵。同时,只有在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书写者的个性和创造力。
总之,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将文字的美感、文化的内涵以及书写的规则和方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学习和研究书法,不仅可以提高书写水平,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的世界,感受书法的魅力!
所以就如同杜老师所说:“书画同源,德行天下,瀑美如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传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用人民赋于的画笔㝍出时代的风采。
于恩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德艺双馨人敬仰,千年独秀一胡杨。
九旬高龄的杜老,至今仍坚持挥毫泼墨、日耕不辍,新作不断问世,此番“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展”足以见其创作真功,坚守初心,真可谓是激情澎湃呀!
亦诚如老人所崇尚并竭尽一生效法的那种坚韧伟岸的大漠胡杨精神。他老曾说过:“我就是抢时间,一生都在抢时间,一生在地球上画一道,点一个墨点儿就满足了”。
他要“生命不息,耕耘不止,除死方休”,这是老画家的心声,更是他一生不变的信念,在我辈儿的眼里杜老早已证悟了生活禅的真谛,恰是咱祖国大地上的一棵画界胡杨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我看到三年前恭请老人为慈慧堂题写的堂号也选录其中,更是格外的惊喜,甚至激动不已;在三年前的那一幕幕里,一位蜚声遐迩的大画家和一名偏居乡间的草根小郎中,萍水相逢于时光里,接下来是老者的有求必应、无欲无求,关心鼓励着后备学子的博爱胸怀,此刻仿佛又呈现眼前,这是一位多么慈悲善良、令人无上崇敬的老人啊!
七绝·诗赞杜老题慈善堂堂号《慈善堂非遗文化》以鼓励后学,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弘扬国粹遍天涯,赓续非遗利百家。寄意中医医未病,津门慈善励恩华。
陈汝明(山水画家、美术评论家):
今值甲辰,曲指杜老艺涯七十载。可谓:
历经苍桑笔不辍
铁砚青灯抒怀情
均是岁月日积累
幅幅篇篇启人生
读杜老近日书作乃至回味以往画作,均感到其思想内涵深邃及对事物的通透洞察。从其作品中不难觅出:作品赋有深刻的思想与笔墨的功深㡳蕴。其题材均与社会的大背景,大动态,大事件等相系相关。细读其作品给人以深层思考,从中悟出人生哲理与寓涵,自然感到其作品是与时代脉搏相共振,且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全部书展作品贵在艺术内涵深刻与艺术形式完美,在品读时受到人生与艺术双方面的启迪,攀艺涯,入佳境,使人开悟明宗。
杜老在书作中写道:
为历史树碑,为人民立传,为江山写照,为时代放歌。
展示出:大气度,大视角,大胸怀。杜老这么说,也是在创作中这么践行。因而,在其作品中鲜见花花草草之小品画作。
今见其书作,尤其展中的《笔墨歌诀》更使人觉得其中的艺术含量,细品真是一篇妙文佳句。也是对从事书画人的一种开悟与启蒙,其文内涵深刻,对从艺人有灌顶开悟之益。
此书展无论从思想方面,还是从艺术层面均属上乘之展,读者应细读深研,将会有更大收获,更深的开蒙,亦将会受到莫大启发与明示,杜老不愧是书坛画界寿高者,且诗,文,书,画凝聚于一身的大艺术家,其作品亦必将延传于世。
冼艳萍(著名女书法家):
我与杜老相识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几十年来杜老一直笔耕不辍,创作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史诗级画作,成就斐然。此次推出了《杜明岑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展》,观展后我颇感震撼。
杜老已是90高龄的耄耋老人,举办云端书法展,难能可贵。首先,作品的内容广泛,涉及历史人物,书画理论,艺术创作等。其次,形式多样,包含楹联、格言等,均为杜老本人撰写,足见其艺术、文史修养之全面。
观其书法流畅有力,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命的能量,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抒发了内心的豪迈之气,极具感染力。
生命不息,耕耘不止,是杜老对自己艺术追求的承诺;笔墨当随时代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时代的印记,紧跟时代的步伐,记录时代、讴歌时代。其孜孜以求的精神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李奇(秦皇岛资深媒体人、秦皇岛日报记者):
你绝然想不到耄耋之年的杜明岑先生,竟然举办了一场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展。浏览他的一篇篇佳作,彷佛跟随他一起采风,一起奔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边塞大漠。令人感叹,让人肃然起敬。
他数十年如一日,带着画笔采风,他走一路,写一路,画一路。他不是常人的游山玩水,不是俗人的会亲访友。他的心与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激发他强烈的爱国心、民族情。于是我们看到他面对三峡大江截流,面对三峡移民,面对澳门回归,面对新疆的大漠胡杨林等等,用书画呈现给世人,还以散文诗,古体诗,歌吟他的所见所感,于是我们看到了震撼人心的画作,看到了飘逸洒脱书法文字,看到了凝练隽永的诗词警句,他歌吟祖国,赞美人民,立意高远,心胸博大,催人奋进,他的书画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黄文新(天津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书法家):
结识杜老近10年了,10年前我还刚刚走出校园不久,就有幸作为《杜明岑艺术人生》的责编与杜老多次深入交流,在此书的编辑过程中,也深深感受了杜老艺术人生的魅力。近日,杜明岑先生从艺七十年文献云端系列展轰动天津文艺界,90岁高龄的杜老,仍然保持着鲜活的创造力和创作激情,向世人们展示着一位前辈、老者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一个人真正的老去,并非年龄上的老去,而是心灵的老去。杜老此次展览利用云端展览的形式,紧随时代特色的同时,并且有着更好的社会影响力,这是杜老对新事物的尝试和探索。
他的这次展览,所书写内容均为杜老直抒胸臆,并非传统的摘录、选抄,真正达到了书写合一,人书共情。此次展览也展现了杜老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诠释了杜老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作为晚辈,真心祝愿杜老艺途长青!福寿绵延!
罗远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荣宝斋特约书法家):
杜明岑先生在五十年代就誉满津门画坛,被称为津门“三杜”之一。杜老虽年近耄耋,但仍笔耕不掇,是一位勤奋的艺术大家,常有精品力作推出。
杜老一直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书写时代的艺术精神。近日,在微信上拜读了《杜明岑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展》,令我感触很深。古人作书,其书内容多是自出胸臆,有明显的时代符号,极少抄录前人诗词。这次展览杜老没有按惯例书写古人之唐诗宋词,而是立足当代用格言,警句,楹联,散文,长跋等形式,抒发心中之真意,真正做到了文章为时而著,笔墨当随时代,足以让我们这些青年书家汗颜。
杜老这次展览的书法,以行书和行草书为主。在我的印象里,画家作书多用意而法度稍逊。今观杜老书法,法度严谨,传承有序,取法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和赵孟頫行书,可见在书法上杜老也用功很深。其大字行草书神气淋漓,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体势;小字行书结字严谨,用笔自如,不激不厉,可谓人书俱老。
霍博夫(天津市政协副秘书长):
名师出高徒!
刘浩凯(河东区委宣传部):
躬逢盛世耆宿出于河东,叶茂枝繁国粹传诸庆裔,恭喜杜老
郭琪莹(河东区文旅局党委书记,局长):
杜老看您精神状态多好。身怀绝技,有弟子在身边环绕。太幸福了
武伟(河东区政协秘书长):
祝贺杜老!杜老气色真好太精神了这么多名人和领导前来祝贺
袁昆(河东区政协原副主席):
枝老根弥壮,枯木艳阳秋。
杜宏林(河东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德高望重,精彩绝伦!
兰香(河北区人大副主任):
在此基础上感触更深,笔下生辉,字字珠玑,足见杜老艺术大家之功力及深厚造诣.
蒋娟(今晚报记者):
祝贺杜老,喜得佳徒!您鲐背之年仍醉心创作、心系传承,实乃吾辈之楷模。祝愿几位高徒能承袭您卓越的书画技艺和艺术家精神并发扬光大,为津门书画界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留下更多宝贵文化财富!
姬俊尧(著名画家):
杜老,太棒了啊,好事啊!
王喜瑞(女画家):
杜老您好,棒棒哒!耄耋之年喜收弟子,向您老祝贺!
裴家珍(华人女音乐家):
为艺术鞠躬尽瘁,携后人功德圆满。
向我心中的偶像致敬!
徐世启(服装设计师):
杜老高寿得益于书画经久不息。
杜老耄耋寿辰相聚犹如眼前!今至鲐背,弹指一挥间呀
杨连生(街道办事处原主任):
赏杜老浓墨重笔,忆诗中景色大观。
袁冠英(河东区老干部局):
生命不息,耕耘不止”,书画养人仁者寿,读书修身气自华。
“慢饮一杯茶静心提神悟道,细读一本书修身养性增智”
拜服,向您学习,读书成长是终身的修行,晚辈们努力。
齐英昆(轧钢三⺁原副厂长):
书法、绘画长盛不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艺术家的青春在祖国和人民群众中永远绽放!
张之龙(金带福路艺术网总编辑,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画学术分会会员):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沉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创作是否应该固守传统,还是应该与时俱进,成为了书法界热议的话题。近日,杜明岑先生的书法展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杜明岑先生的书法展,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书法创作方向的深入探讨。他并没有按照传统惯例,书写唐诗宋词、先贤楹联,而是立足当下,抒发对历史人物、书画理论、艺术创作、读书修身、画作题句等内容的真实感受。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不仅展现了杜先生深厚的书法功底,也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书法创作的方向,不应仅局限于古人之作。伟大的诗词作品,无疑是中华文学艺术史上的明珠,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然而,新时代的书画家,更应该立足于新的历史背景,用新的视角和语境去创作。正如杜明岑先生所言:“书画创作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应该用人民赋于的画笔,为历史树碑,为人民立传,为江山写照,为时代放歌。
在杜明岑先生的书法展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新时代书法创作的可能性。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长篇散文的书写,还是对历史人物的讴歌,都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和个人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真挚和表达的自由,正是新时代书法创作所追求的。
当然,强调书法创作的新时代方向,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摒弃传统。传统是根基,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只有深入理解和传承传统,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书法作品。
书法创作的新时代方向,应该是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我们应该在深入理解和传承传统的基础上,用新的视角和语境去创作,让书法艺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杜明岑先生的书法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让我们期待更多书法家在新时代的创作中,展现出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在书法展期间,正值杜老举行收徒仪式,相关领导、书画家、朋友纷纷通过前往、网络、电话送上祝贺。除了已经报导的单位和画家外,还收到近百人发来的祝贺,借此特对大家以予感谢!
名单如下:(名单不分先后)
市政协霍博夫是办公厅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霍博夫
河东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淑杰
河东区委宣传部干事 刘浩凯
河东区委老干部局局长 吕昀轩
河东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杜宏林
河东区文旅局党委书记、局长 郭琪莹
河东区政协秘书长 武伟
河北区区委副书记 杨君毅
河北区人大副主任 兰香
河东区政协原副主席 袁昆
河东区宣传部原副部长、河东区文联原主席 石春波
河东区政协原秘书长 王双友
河东区政协原主任 周志芬
著名史学家 罗澍伟
天津美术馆馆长 马驰
天津师院教援 张绍祖
天津市文联原秘书长 商移山
著名作家 李治邦
天津电视台著名制片人 李家森
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荐福观音寺住持 释妙贤
(北京)人民书画院院长、女画家 李保静
中国书画报执行社长、总编、美院教授 路洪明
天津文艺史学会会长 齐珏
天津著名画家、天津民俗博物馆原馆长 蔡长奎
天津著名女画家 孟昭丽
天津美协原秘书长 李耀春
法国海归女画家、作家 罗小华
著名作家、东丽区文化局原局长 许新复
荣宝斋出版社总编辑 王勇
油画家 高建章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协会理事长 刘强
天津杨柳青画社社长 刘岳
天津铁路法院政治部主任 刘恩
今晚报副刊部主任 张璇
天津科技大学主任 纪向宏
天津河东区大王庄社区医院院长 王娜
天津河东区大王庄长城公寓居委会书记 武艳艳
天津杨柳青画社高级画师 董玉飞
天津精艺达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爽
著名摄影家 赵来清
中铁一局党委书记 陈高潮
河东区书协主席 李向群
宫廷书画家 毓峋
著名中医 魏小明
北京企业家 熊健容
天津鸵鸟墨水厂总经理 黄强
著名山水画家、天津画院原副院长 郭凤祥
香港著名画家 宫文琦
知名画家 王琴剑
知名画家 钱桂芳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天津分会负责人 任浚赫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天津分会 李建明
天津老年大学 周东江
东达房地产公司总经理 牛世清
五得利面粉总公司天津总经理 任河群
赶大营公司副总 孙秀琴
承尚美术馆馆长 郭兰兰
王青美术馆馆长 王青
著名山水女画家 王碧心
著名画家 刘荣生
著名画家 关巍
新疆天津商会 陈继权
著名女歌唱家 杜蓉
音乐家 张晓翊
音乐家 沈子舟
英籍华人女音乐家 裴家珍
天津津沽记忆博物馆馆长 齐惠敏
第一医院名医 周宝丽
新华书店 王淑燕
天津电视台 李梦楠
知名画家 尚金声
天津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卢万明
画家 徐铁志
津云记者 吴涛
组织活动策划者 张合军
以及张健、金凯、芷若、崔晓红、候可馨、孙学善、曹璐、張鸾、周俊、高健、李成恩、杜英、王云、李桂玲、徐丽云、杨明、周洪生、罗丹、杜力夫、王凤环、杜颖、杜英、彭良杰、周涛、杜黎等
特别感谢,天津美术出版社总编、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文化艺术商会会长、美术理论家李毅峰为《杜明岑自赋格言警句书法专题展》撰写序言。
编辑 张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