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
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
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2022年12月27日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开幕式。展览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共展出全体学员30幅红色历史题材壁画作品,全方面呈现此次人才培养项目的艺术成果。《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作品文献集》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展览期间邀请了专家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深入研讨专题班的艺术成果,进一步探讨促进红色历史题材壁画艺术创作发展。

《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展览现场。
出席开幕式领导嘉宾有,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秘书长张福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杨惠东,天津市美协副主席、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市西青区文旅局副局长冯韬,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张养峰,天津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造型学院院长寇疆晖,天津美术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原处长范敏教授,中国书画报社长、执行总编辑路洪明教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赵栗晖教授,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李旭飞教授,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段为民教授,天津美术学院马列学院院长李凤臣,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晶晶,天津美术学院后勤处处长贾群祥,天津美术学院保卫处处长吴广,天津美术学院审计处处长刘培杰,天津美术学院网信办主任宋桂展,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雨超,项目组负责人张耀来教授、何元东教授,学员代表刘晴、孙列、赵磊、张晓静等以及书画家王霭馨,天津草本堂总经理蒋海云,专业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幕仪式,开幕式由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主持。

项目负责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张耀来致辞。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自7月15日学员在天津美术学院开始集训,进行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理论和方法讲授,开展沉浸式红色人物场景写生。项目组除安排考察天津市红色场馆外,还精心安排了赴革命圣地延安等地考察采风。经过全体学员深入生活,认真构思,数易其稿,克服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在项目组导师张耀来、何东、张福有、陈钢、卢铁铸等教授指导下,日前全体学员红色历史主题壁画创作已顺利完成。

学员代表刘晴讲话。
“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是首次在天津落地举办。天津美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贾广健院长多次到培训现场指导,并主讲开班第一课。项目导师组针对红色历史题材壁画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安排,制定出独特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在集中培训期间,特邀全国美术名家沈尧伊、吴长江、姜陆、杨德树、张京生、王书朋、于世宏、郑金岩、于小冬、刘国华、路洪明等举办大家讲坛,每一位专家都从各自的专业背景出发,诠释红色主题创作的艺术规律和创作经验。

天津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张福有致辞。
集训期间,项目组陆续安排学员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市博物馆、美术馆、觉悟社纪念馆、杨柳青镇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历史场地进行实践考察,加深了学员们对天津红色历史的认知。在外出考察写生阶段。项目组师生赴延安、绥德、吕梁等地开展深入生活,走进革命老区活动。行程包括延安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革命圣地,刘胡兰纪念馆等英雄故里等。深入体现陕北老区风情的村落写生采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场旧址,项目组师生还学习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教授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项目组为引领创作导向,激励学员全身心投入创作,进一步疏理写生素材,为后期创作提供灵感,考察采风后还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采风·纪实-师生写生汇报展”。在项目后期学员分头创作阶段,项目组紧跟创作进程,利用小程序,及时了解学员创作进度,随时指导学员创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统一组织了三轮全体学员创作会看辅导。此次项目组学员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的大专院校、美术馆及相关文化单位、社会新阶层人士等,具有红色题材美术创作经验的骨干教师或画家。在培训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和创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此次展出的学员作品红色主题鲜明,艺术风格各具特色,展示出接受美术大家和项目导师的培训启迪后,对红色历史主题创作新的感悟和艺术表达。体现了较高的思想和艺术水平。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主持开幕式。
此次项目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得到学员广泛认可,在调查问卷中获得普遍好评。美术界专家也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在项目集训期间二次到现场视察指导,认为是近年少有的集政治性、专业性、系统性红色主题美术培养项目,教案系统专业,课程新、师资强、成效好!他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广大学员以红色资源为创作源泉,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红色历史题材壁画作品,并将成为各地红色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引领者。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项目组在初步完成“引领、提升、推广”的基础上,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和教研,立德树人,引领更多的青年艺术家拿起画笔为人民而绘,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续写新时代的“红色”篇章!
据悉展览至12月30日结束。
▎展览现场

项目负责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何元东在展览现场接受采访,介绍项目情况。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今日在校美术馆(创研中心展厅)展出。目前各项工作就序。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是天津美术学院为了迎庆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更好的输出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创作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艺术作品。 为全国培养青年骨干艺术人才而申请主办的国家重要艺术项目。
项目自2021年张耀来与我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9月开始申报,12月参加复评答辩。今年3月获得批准立项,6月开始实施到12月结项。
这次项目有如下特色:
1、具悉红色历史主题壁画人才培养在天津是首次。人才缺口大,针对性强。学员来自北京、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徵、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天津等十几个省市的青年美术骨干。是近年来短期培训学员和经费规模较大的国家级项目。
2、天津美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工作,贾院长、董副书记、郭副院长等领导及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贾院长主讲了开班第一课。
3、 项目在实施中,项目组针对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安排。特别制定了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
其中特邀全国11位美术名家举办大家讲坛,深入诠释红色主题创作的感悟和规律。导师组5位系统讲解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理论和方法,开展沉浸式红色人物场景写生。
培训中除安排考察天津市红色场所外,还精心安排了赴革命圣地延安、陕北老区绥德、山西刘湖兰英雄故里考察写生深入生活。
为激励学员全身心投入创作,项目组特意举办“中期写生展”。
项目组克服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紧密关注学员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及时辅导会看点评学员创作。
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革命老区,体现了培训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也呈现出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性。
4、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艺术基金和天津美术学院的规定要求 ,讲求科学 又人性化服务管理。多次征求学员意见,共同协商培训工作。全体学员倍加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自觉遵守学员规则,努力学习创作。学员收获大,作品质量较高。
5、项目宣传:天津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给予项目高度关注,并积极协调各方面宣传媒体。《天津日报》等媒体在项目开班时就进行了宣传报道。《中国书画报》作为专业媒体进行了全方面连续跟踪报道。宣传力度大,社会影响好!
这次展出的学员30幅红色历史题材壁画作品,红色主题鲜明、艺术风格多样,展示出学员接受美术大家和专题班导师的培训启迪后,对红色历史题材创作新的感悟和艺术表达。全方面展现了此次人才培养的项目成果。
《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作品文献集》将由天津人美社出版发行。

贾广健、张耀来、何东、贾群祥观看展览。

左起:贾群祥、张耀来、贾广健、何元东在展览现场。

郭振山、张福有、冯韬、张养峰、张耀来、何元东观看展览。

郭振山、冯韬、张养峰、何元东及学员代表等观看展览。

左起:冯韬、马驰、杨惠东、张福有在展览现场交流。

左起:马驰、张福有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左起:马驰、杨惠东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左起:张养峰、马驰、张福有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张福有与学员在展览现场观看作品。

展览现场。

领导来宾与学员在展览现场。
▎研讨会现场

项目成果汇报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项目成果汇报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中国书画报社长、执行总编辑路洪明教授主持学术研讨会。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教授发言。

天津市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杨惠东发言。

天津市美协副主席、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发言。

天津美术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原处长范敏教授发言。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赵栗晖教授发言。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李旭飞教授发言。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段为民教授发言。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心主任张养峰发言。

项目组何元东教授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协秘书长张福有发言。

项目组张耀来教授发言。
▎展览作品欣赏

部分学员作品介绍:
湖北省李银松学员创作《英雄之城•武汉》,作品描绘了近代历史中发生在武汉这座城市的代表性红色历史、红色遗迹及英雄人物等;采用素描彩绘的表现形式,通过红-灰色调的对比,绘画语言与雕塑语言的结合,在具象写实的基础上兼顾装饰设计的构成关系。整体气势宏大,人物造型刚劲,展示出壁画较强的叙事性和艺术感染力。
陕西省郝竹林学员创作《开天辟地》表现了陕北大生产运动期间军民开荒的场景,构图以陕北画像石构图的形式展开,分为上中下三联,色调以土黄色为主,对人物造型进行了适度的夸张,整幅画面表现的是红色历史开天辟地的精神。
天津市张晓静学员创作《抗战到底 人民必胜》表现的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文艺宣传队深入乡村,绘制于绿屏白墙上的那一个个鲜红的抗战标语,无声却充满力量。用最简单朴素的工具,激励全国同胞团结一心,抗战到底!
广东省戴小曼学员创作《红星照南粤 潮州七日红》选取了具有革命历史的潮州-涵碧楼和红棉树作为表现题材,运用独特的壁画装饰艺术表现手法,象征了红色革命精神,并有浓郁的南方地域特色。
河北省石家庄邵永康学员创作《红色印记》,画面以家书为依托,托起中国红五星和曲折的长征路线,斑驳的字体再现,蕴藏着年轻的革命战士鲜活的故事,用平实的文字阐述心中的坚持,不畏流血牺牲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河北省保定马然学员创作《回望延安》表现了艰苦岁月延安时期,革命军人和老区人民大生产的场景,体现了不屈不挠的革命奋斗精神。
河北省秦皇岛于广明学员创作《红色之忆——革命先驱李大钊》,作品以天安门广场雄壮的游行队伍为背景,塑造就义前李大钊大义凛然英烈形象。画面呈现了英烈不同时期的革命事件,表现了李大钊践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共产主义革命历程。











编辑:张之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