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平︱翰墨文心——当代中国画核心画家60家笔墨研究展

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由时代丹青文化传媒主办的当代中国画核心画家60家笔墨研究展近日开展。学术主持:王镛,展标题字:薛永年。著名画家晏平应邀参加了此次展览。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翰墨文心——当代中国画核心画家60家笔墨研究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60位主流艺术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本次画展将以线上艺术展的方式呈现,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新浪艺术、腾讯艺术等近百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流量巨大,综合浏览点击量预计将达到上亿次,一次参展,永久在线,影响深远,终身受益。

晏平,天津画院原副院长、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天津市高级职称评委、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民盟天津画院副院长、天津美协山水画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丨晏平作品赏析
浓烈太行情结 壮哉祖国山川
——评晏平山水画
萧平
作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太行山不仅在地理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众多画家施展创作才略的圣地。这正是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年代,当代山水画画家中,钟爱太行山的大有其人,而天津画院的美术家晏平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从他那气势恢宏、吞吐山河的豪迈笔触中,人们能深刻感受到他内心浓烈的太行情结与对祖国山川大美的真心热爱。

轻烟龙水树空濛 68×136cm 戊戌夏日

山鸣谷应 145×186cm
作为山水画家,晏平深知中国山水画的理格底蕴。如果不能经年徜徉山水之间,那所画作品只有形而不具备魂。因此即使已经是天津画院副院长,晏平依旧常常深入自然之界,聆听大自然的悦人清音,捕捉奇妙的瞬息灵感,正是无数次的经验积累,才能凝炼出自己匠心独具的创作方法。那些画出的嶙峋怪石、奔流涌泉、千年古院、青翠树林不仅仅是天赐之景,更是作者内心率性情感的真实体现。在画作《山水自清靈》《家在云山深处》中,最吸引目光的莫过于巍峨矗立的巨大岩石。作者用无数纷乱繁杂的线条构建岩石的形状,下笔粗放纵恣,提按顿捺都苍劲有力,皴擦勾染间既刻画出太行山脉的险象环生,又展示了作者精巧利落的构图布局。他曾经说过:“善用笔者善用墨”,这正是他绘画水平的绝佳自白。晏平很喜欢用鲜艳醒目的色彩搭配黑白墨色,仅在山头点缀一些黄色花朵,或开出星星点点的红花,就足以让有些单调的画面流露新鲜的生命意趣。如不是胸中装有太行名胜,恐怕也不会有这般回味悠荡的、令人神往的精品佳作了。

无题 68×136cm 乙末秋日

鸲鸽栖石图 96×60cm
在晏平所有作品中,形式最特别、最震撼的莫过于《暮霭》《归驼》《暮归》等画作。暮,顾名思义是指黄昏时分的景色,天地间上下融为一体的昏黄,竟没有边界线之分。在这昏黄的背景下,作者运用焦、浓、重、淡、清的不同墨色进行大面积渲染,几乎完全没有线条的勾勒,仅仅依靠不同阴影的浅微变化塑造不同景物,从而营造了一种迷离开阔的氛围,对作者的画技是不小的考验。那孤独骑着骆驼踏上归途的旅人成为一个小小又夺目的缩影,最终将会隐没在连绵起伏的山脉中,山间常常终日烟雾缭绕,稍不熟悉就极易迷路,但那种终将走向光明的精神,可谓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

归驼 145×186cm 乙卯秋日

塞上驼铃远 68×68cm
于中国传统文化,晏平一直十分热爱,从其作品中也可反映出来。为画作命名同样是他画作的一大亮点,他喜欢以耳熟能详的诗歌命名,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的干脆用自己创作的诗句,如《雨后曾香色 风来遁草香》,着实见得作者扎实深厚的诗文造诣。个人十分喜爱晏平作品中的一些具有意向性的动物。不论是忍辱负重的骆驼,还是齐整归去的大雁,或是屹立枝头的乌鸦,以及目视远方的奔牛,都为以静态为主的山水画增添了盎然生机。他的画作既有动感十足的流动性,又有着悠韵雅致的诗画境,人们会在这些巨幅山水面前驻足细细品鉴,每一遍都会体会到新的感受。

早春图 68x68cm 辛卯初夏

松润石含雨 毫枯墨生烟 60×72xm 乙末秋月
“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虚实相生,讲究空白的妙用。空间物象,虚处不够实处找,实处不够虚处找,黑白的处理可使画面产生无穷的变化,是表现中国画生命意识、空间意识、时间意识的舞台。”这是当代国画家晏平关于中国画的深切感悟。从事绘画四十余年以来,晏平将全部创作激情付诸于壮丽风景,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他的绘画风格是基于多年耕耘经验基础上又加入自己个性的表现手法,山川更加奇险,流水更加俊逸,从中能读出作者追求内心宁静平和、看淡凡世一切喧嚣的性格特征。

晚簌 68×68cm 丁酉秋日

半空风雨落秋声 68×68cm 丙申初春
晏平的作品,是笔墨与情感交融,所迸发出的灵感火花所淬炼而成的。在这个市场化的时代,能够抵制住外界的诱惑,坚持不作跟风之作而只做自己并不容易,在接受采访时,他曾这样谈及对名利的看法:“功利境界主于利,学术境界主于真,诚然虚名可以浪得,但成名不一定成功。”对世界事物有清明冷静的认知,作品的整体格调也随之升华了,这是作画做人的最基本要求,晏平做到了。

此中有真意 40×40cm 壬辰龙年

秋声 145×160cm 戊戌重题

松山风云 48×186cm 丁酉仲秋
(编辑 张之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