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1370399

 530729980@qq.com

金带福路艺术网
JIN  DAI  FU  LU  ART  NET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读明鉴法师画作有感(陆书龄)【金带福路艺术网】

发表时间:2020-04-17 18:54作者:金带福路艺术网来源: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网址:http://www.jdflyishu.com

微信图片_20171030161345.jpg

读明鉴法师画作有感

 陆书龄

微信图片_20200408162821.jpg

释明鉴 字崇涛 别署破山僧。天津市人,礼净慧长老座下披剃,常住湖北黄梅四祖寺。

师自幼习画,初以两宋院派山水为宗,兼习元明诸家。后得天缘,蒙慧公长老开示,了却尘缘,笃心佛释。幽居四祖祖庭,景清境妙,澄怀之际,胸臆渐开,笔下诗趣画韵多得清明空灵之禅机。

师在精研山水之际,復广涉人物、花鸟,更与牧谿、马远、夏圭、颜秋月等诸家推心陶染,尤喜宋梁楷之快意淋漓。其落笔人物高标道释圣贤之逸韵,其泼墨山水,简笔写意,更具禅家之别趣。

法师作品,屡赴德国、美国、日本等诸国展出,并于凤凰网有禅画系列讲座。师置身太玄,物我两忘,过去种种已成雪爪鸿泥之渺,当下处处皆作拈花指月之归。虽黄梅飘然一衲子,落笔亦是西山千年之禅风也。

39-1.jpg

明鉴法师画作

(一)疫情中的画僧

画僧明鉴法师,常住在湖北黄梅四祖寺已经十几年了。他是天津人,2005年披剃出家以后,几乎很少离开寺院。2019年末,58岁的明鉴法师来到了河北省邢台市大开元寺参学佛法,也顺路回天津老家看望其兄长。因缘会遇,这次出行意外地赶上了全球特大瘟疫,紧接着就是武汉封城/黄冈封城,四祖寺地处疫情的中心地带,明鉴法师也只能暂时滞留天津,等待疫情过后再回寺院了。

出家人滞留俗世多有不便,好在明鉴法师的兄长提供了一套空房子,给这位画僧一个人居住。虽然在四祖寺没有发现被感染的病人,但也让这位来自疫区的僧人成为了一个敏感人物,他只能严格遵照国家疫情防控的政策,自我隔离,闭门不出,整日念佛诵经,也正好落得一个无人打扰的清静。

早晚课诵/趺坐参禅,是明鉴法师在多年僧团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就像俗家人的按时吃饭一样,虽然是住在居民小区,听不到了暮鼓晨钟,然而禅宗丛林的日常功课,他丝毫也没有马虎过。隔离14天期满,他开始每天漫步在儿时经常玩耍的子牙河畔,舒展筋骨、经行思维、吟诵经文、唱念佛号,以抒发胸中之郁闷。日子过得有点久了,有好事者送来了几刀宣纸,以及笔墨颜料。所以在这几个月的躲避疫情期间,才有了这几十件准备参展的“明鉴法师画作”,姜维群先生为之命名为“明水鉴山画僧归”。

其实,古往今来的画僧也都不是职业画家,书画创作仅仅是他们在禅诵之余抒发情怀的游戏三昧而矣。就拿画僧明鉴法师来说,他在黄梅四祖寺里也是跟所有的僧人一样依教行持,守清规戒律、听晨钟暮鼓、作早课晚课、过堂坐香、担任职事,参与寺院的管理。只是比其他的僧人,多了一些笔墨情趣。

39-3.jpg

明鉴法师画作

(二)禅画与文人画之讨论

这几天,笔者也跟明鉴法师谈到了书画界普遍关注的“禅画与文人画”这个话题,我们一致认为:

禅画与文人画至少应该是近亲的关系,也有人说禅画就是文人画的分支。而其作品一般都是简洁淡雅、清新飘逸的写意画。轻艳丽,重水墨;不求形似,但重意境;而其作者又同是具深度修养,而率真任性的画家。

文人画的作者当然必须是通诗词/工书法的文人,然而有一种说法值得留意:读书人(包括士大夫)也未必就能算得上是文人。即便是著作等身、学富五车,而毕生沉浸于章句小楷,以求功名/谋富贵为至高追求,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能算得上是文人了吗?古德曾经说:“读书不知学圣贤,与禽兽无异”。故而,读书人至少要懂得“文以载道”和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才能称得上是“文人”吧?而这样的“文人”抒发情怀的绘画作品,才能算得上是文人画吧?!

禅画似乎不同于文人画,这是缘于禅者时时处处皆能展现出玲珑透彻的本真生命状态,其作品不拘泥于笔墨气韵,往往是将生命的解脱视为最高理想,其所表现的一切万物都是生命最纯真的化现,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禅画的作者,当然一定是禅宗行者。“禅”本身是遥远而神秘的古印度的文化,传入中国则分为如来禅、祖师禅和秘密禅。都是数千年前释迦如来所亲授,而中国的禅宗更注重于祖师禅,所谓拈花妙义。此禅法于古印度传灯二十八代,由达摩大师传入华夏中土,与汉文化相激荡,形成了中土的“禅宗”,薪火相承而至今日。明鉴法师正是生活在这样修学的“禅宗”团体之中。

古印度的禅法注重于出世间法,而中国的儒家文化更强调经世致用。印光法师说:“其发挥虽有权实浅深,方便究竟之不同,而其所宗之理体,所修之工夫,其大端固无二致也。”中国的禅宗,是在汉地的千年传承中,除了“直指人心”的根本精神未改未变,而其更强调“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出家的禅宗行者们一般都是常住在专门的道场之中,依众靠众,一心行持祖师禅法,世称禅和子。历史上也有很多文人雅士游学其间,如王维、苏轼、黄庭坚、白居易等,都是文人中的行者;而牧溪、石恪、八大、担当等画僧,其出家之前也曾经都是有着家国情怀的读书人和画家。他们都有禅宗道场中的生活经历,耳濡目染、行持禅法,发出世之志。而禅诗、禅画都是这样的行者因参究心性,而有所显现的证悟境界在翰墨上的自然流露,绝非世间学者抒发情怀的笔墨游戏。

现代人普遍认为:王维是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画”和“禅画”的鼻祖,他达到了“禅境、诗词、音乐、绘画”相融合的妙高峰顶。王维的初心是要成为兼济天下的大英雄,而一系列的人生际遇却使他成为了追求出世间法的禅宗行者。《居士传》中的王维“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处一室,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业。”他虽然不是僧人,却栖心于禅门之参究,也曾留意于摄机最广的净土法门。

39-4.jpg

明鉴法师画作

(三)画僧的金刚手段

画僧明鉴法师正是沿着古圣先贤所示现的道路徐徐而来,在佛法上他遵循佛陀的教导,以达摩、慧能、百丈等历代祖师为楷模,如法行持,正如太史公所说“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在艺术上则是追随着牧溪、梁楷、王维、苏轼等先贤的路径,将禅心与诗意融合在那空灵清寂的笔墨之中,再现了他那禅修境界的艺术体验,开拓出了极为深邃的美学意趣。

疫情期间,明鉴法师临摹了石涛和尚的《十六大阿罗汉应真图》,与其说是绘画的临摹,倒不如说是两位画僧跨越时空的坐而论道,而这十六位尊者的影像成了他们笔墨之间的机锋转语。……据玄奘大师翻译的《法住记》所载:十六大阿罗汉,是遵照佛陀的教敕,以神通力延自寿量,常住世间。所谓『蔽隐圣仪,同常凡众,密受供具,令诸施主得胜果报』。明鉴法师深信,僧众之中多有真身罗汉之应化,所以在祖师道场之中虔诚礼敬,广修供养,借此机缘细心观察各类僧人。其所绘制的“应真图”果然梵相奇古,身姿舒展。或禅定,或经行,或欢喜,或思维,神形各异,惟妙惟肖。山水背景与人物远近呼应,时有交流,更烘托出大阿罗汉既能超然物外,而又关怀芸芸众生之慈悲心肠。

明鉴法师的泼墨山水画,更是以禅心而观照万物,其不求画面之色彩,却能以水墨淋漓表现出世间万物的真空妙有。大胆的泼墨犹如“涵盖乾坤之菩萨心肠”,细心收拾恰似“截断众流之金刚手段”,悠远意境更如“随波逐浪之自在洒脱。”他将激动的情绪瞬间转变为智慧,而行之于笔墨间,信手挥洒,看似杂乱无章的寥寥几笔,勾勒出虚实相间的线条,在雾霭云霞之中交错重叠,幽幽禅意呼之欲出,那是一种内在的高贵。

24.jpg

明鉴法师画作

(四)结束语

明鉴法师是以禅法而悟画法,其作品清逸洒脱、禅趣盎然,凝重感/空灵气跃然纸上,似开示芸芸众生离苦得乐之无上清凉。谨以一首小诗献给这次“明鉴法师画展”:

古刹林泉雨若烟,

挥毫泼彩几多年。

慈云宝树收拾尽,

腕底烟霞九品莲。

笔于2020年庚子大疫之末

▎更多作品欣赏

1.jpg

明鉴法师画作

3.jpg

明鉴法师画作

11.jpg

明鉴法师画作

12.jpg

明鉴法师画作

17.jpg

明鉴法师画作

27.jpg

明鉴法师画作

29.jpg

明鉴法师画作

40.jpg

明鉴法师画作

80-81.jpg

明鉴法师画作

80-812.jpg

明鉴法师画作

欣赏原作,敬请期待!即将在五大道艺术馆”实体展出,具体展览时间请关注“金带福路艺术网”另做通知!

(编辑:张之龙)

20190422

每周兿展
文章附图

【每周兿展】第84期-“纵横捭阖 驰骋放纵”吕大江太行山水作品赏析(文/尚辉)吕大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首都博物馆画院执行副院长山水画创作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吕大江山水画工作室导师、教授,香港画院执行院长,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天津分院副院长,民盟天津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市场报》副社长,中国水墨画院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

文章附图

【每周兿展】第83期-画家陈玉梅绘画作品网展陈玉梅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此次作品网展共展出,画家陈玉梅花鸟画作品20余幅。陈玉梅1945年生于河北邢台,大专学历。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在长期从事机关行政工作中,也常接触书画活动。退休后专注于书画的研习和创作,经常参加书画方面的活动。早年曾师从书画艺术大家华非先生学画红鱼,后又得到书画名家刘乃驹先生教授花鸟及仙果画技法。多年来也从未间断临摹书画大家...

文章附图

【每周兿展】第82期-书法家陶书杰先生壬寅年近作赏析陶书杰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此次作品赏析共展出,书法家陶书杰先生近作13幅,其笔法精湛,让人赏心悦目。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独特的书法文化几乎贯穿古今,自古以来中国人挥毫书画,书法已不仅仅是中国的一门独特艺术,更是中国的文化象征,是中华民族展示给世界的瑰宝。历史上涌现出众多的书法大家,笔意人生,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

文章附图

【每周兿展】第81期-画家王德明先生近作赏析王德明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此次作品赏析共展出,画家王德明先生近作30余幅,包含工笔花鸟、人物作品等。王德明先生,初识便给我一种很干练儒雅的感觉,不乏风流倜傥。他的绘画作品多以工笔为主。四大美人,惟妙惟肖;龙腾虎跃,笔笔生威;花鸟鱼虫,活灵活现。整体而言,王德明先生的作品,非常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他的创作内容特别丰富,而不是千篇一律。他根据创作题材...

文章附图

【每周兿展】第80期-书画家臧克琪先生近作赏析臧克琪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此次作品赏析共展出,书画家臧克琪先生近作20幅,包含写意山水、指墨花鸟、书法作品等。臧克琪先生,近年以擅长指画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即保持了毛笔画的传统韵致,又有自己简约、刚健、拙朴的特殊风味。画中山石花草,线条飞动飘逸、点染松活,设色古艳,清超绝俗;再赏画中之鸟,墨色浓淡相互衬托,粗放豪逸,神韵备具,饶有意趣。细品他的画...

文学作品
文章附图

访谈录《艺术家曲学真先生回忆母校河北美术学院》【编者按】2024年3月12日,金带福路艺术网发布的这篇访谈录,其中记录了艺术家曲学真先生对母校河北美术学院(现天津美术学院前身)的深情回忆。在曲学真先生母校入学65周年之际,他与我们分享了在母校度过的那段难忘时光,不仅让我们对河北美术学院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更感受到了曲先生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曲学真先生用他丰富的艺术经历和人生感悟,向我们展...

文章附图

《探寻中国龙文化》(二)龙图腾造型的演化作者:王金厚王金厚龙是“图腾”。它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不断发展而来,完全是按照自己民族对美的认识和对美的表现形式来滿足本民族所喜爱的审美趣味。由于龙纹经过不同社会和朝代的漫长演化,人们对龙的象征和寓意在理解、观念及审美上,发生了不同程度新的认识,并在龙的艺术审美价值上也随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龙文化在我国的长盛不衰可以清晰的看出,从单纯的氏族部落“图腾”...

文章附图

与梁斌先生的金石书画缘作者:林德谦八十年代末,几位热爱书画的市级老干部李研吾、梁斌、方纪、周自为、张映雪、陈因、姜飞等成立了一个名为“爱晚书画会”的小团体,我也在其中担任了通讯、服务的工作,并由此结识了著名文学家梁斌先生。梁先生不仅是中国当代大文学家,其书画艺术也展现出一种大匠之风,令人敬仰。(参加爱晚书画展的领导:谭绍文、许明、周茹、石坚)(陪同张再旺副书记参观爱晚书画展)(与梁斌先生合影...

文章附图

王金厚《探寻中国龙文化》(第一部分·引言)王金厚【编者按:可贵的龙文化探寻】李少宗/文龙年说龙,虎年说虎,牛年说牛,这是历来中国文人的传统和优势。由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华夏民族绵绵不绝,生生不息。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的龙年春节期间,年过七旬的著名中国画家、中国玉雕艺术评论家王金厚先生在繁忙的艺术创作之余,将多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龙文化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撰写出了《探寻龙文化》...

文章附图

郭文伟向“宋明远海洋艺术公益基金”捐赠海洋绘画作品心海慈航·宋明远海洋艺术公益基金在京启动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2024年1月28日,“心海慈航”·宋明远艺术公益基金启动仪式在中国紫檀博物馆举行。活动由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和中国紫檀博物馆共同主办,宋明远海洋艺术精品128幅同时展出。海洋画派画家、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副会长郭文伟老先生,向该基金启动仪式发...

文件下载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传统木版年画雕版技艺与印刷创新人才培养》报名表.docx
439.18KB下载
上一页 1 下一页
更多内容
文章附图

书法家李树青 | 仰韶书屋的金文传承李树青在津门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有一位多才多艺的书法家,他就是李树青先生。生于1948年的李树青,自幼便跟随高仲钧先生、安锡宠先生学习民族器乐,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与天赋。1976年,李树青在高先生的引荐下,有幸追随龚望先生学习书法。从此,他便踏上了书法艺术的征程。在龚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李树青深入研究了隶书,从张迁碑入手,逐步涉猎鲜于璜、礼器、曹...

文章附图

又是一年赏花季 | 赏花赏画·韩必省先生花鸟画赏析韩必省春风吹过,万物复苏,又是一年赏花的季节。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刻,我们不仅要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还要品味艺术带来的精神享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韩必省先生的花鸟画世界,感受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韩必省先生,作为一位书画艺术创作40余年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新精神。在他的花鸟画中,我们可...

文章附图

又是一年赏花季 | 赏花赏画·贾万庆先生花鸟画赏析贾万庆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近,赏花的季节又如约而至。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季节里,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还能在贾万庆先生的花鸟画中感受到别样的艺术魅力。贾万庆先生,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早已蜚声画坛。自幼受其父熏陶贾先生酷爱文学,偶有散文发表各报端。其次,还是天津红学会艺术与文创委员会副主任。而在少年时期,他师从...

文章附图

⻛华绝代 | 奥黛丽·赫本珍贵照片展盛大开幕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2024年3月15日,备受瞩目的“⻛华绝代--奥黛丽·赫本珍贵照片展”在五大道艺术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集结了众多赫本生前的经典照片,将这位传奇女星的⻛采再现于世人眼前,为广大影迷和艺 术爱好者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此次展览精选了赫本生前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从⻘涩的少女时代到⻛华绝代的巅峰时期,再到她晚年依旧优雅迷人的模样,全方位展示...

文章附图

又是一年赏花季 | 赏花赏画·庄雪阳花鸟画赏析庄雪阳随着春风的吹拂,天津的桃花、樱花、梨花、海棠花等纷纷盛开,整个城市仿佛被五彩斑斓的花朵所包围。在这个赏花季里,我们不仅要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更要品味艺术家笔下的花卉之美。今天,我们就来一同赏析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庄雪阳的花鸟画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庄雪阳,又名庄雯棋,祖籍广东潮州。她自幼酷爱绘画,受家庭熏陶,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南开...

文章附图

又是一年赏花季 | 赏花赏画·女画家刘正花鸟画赏析刘正在藏区留影又是一年赏花季,伴随着春风的吹拂和花朵的盛开,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还能有机会赏析到女画家刘正的花鸟画作品。刘正不仅是一位资深的编辑,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她虽以创新作人物画为主,也长于花卉鱼虫类的花鸟画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作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等多重身份的持有者,刘正在绘画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

文章附图

春和景明,迎春绽放——伊汉铭花鸟画赏析伊汉铭春风吹拂,万物复苏,正是迎春赏花的好时节。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让我们一同欣赏伊汉铭的花鸟画作品,感受那春和景明的美丽与宁静。伊汉铭,这位出生于1951年北京的满族艺术家,自幼便深受美术世家的熏陶。他的艺术之路得到了李德珍、纪振民等多位名师的指点,又在天津美院接受了系统的艺术教育。毕业后,他更是师从赵松涛、孙其峰等艺术大师,不断磨砺自己的艺术技艺...

文章附图

访谈录《艺术家曲学真先生回忆母校河北美术学院》【编者按】2024年3月12日,金带福路艺术网发布的这篇访谈录,其中记录了艺术家曲学真先生对母校河北美术学院(现天津美术学院前身)的深情回忆。在曲学真先生母校入学65周年之际,他与我们分享了在母校度过的那段难忘时光,不仅让我们对河北美术学院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更感受到了曲先生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曲学真先生用他丰富的艺术经历和人生感悟,向我们展...

文章附图

《探寻中国龙文化》(二)龙图腾造型的演化作者:王金厚王金厚龙是“图腾”。它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不断发展而来,完全是按照自己民族对美的认识和对美的表现形式来滿足本民族所喜爱的审美趣味。由于龙纹经过不同社会和朝代的漫长演化,人们对龙的象征和寓意在理解、观念及审美上,发生了不同程度新的认识,并在龙的艺术审美价值上也随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龙文化在我国的长盛不衰可以清晰的看出,从单纯的氏族部落“图腾”...

文章附图

“大美之艺——孙建平艺术文献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领导嘉宾、教师代表在开幕仪式现场合影开幕式现场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2024年3月7日上午9:30,“大美之艺——孙建平艺术文献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孙建平教授各个时期的150余幅重要代表作品和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集中展示了他在艺术探索、教学研究、主题性创作方面的艺术成就,全面且立体地梳理了孙建平教授的艺术人生,展现了他在...

文章附图

天津市书协2024“三八”妇女节书法学术讲座在津举办   3月6日,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迎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进一步提高我市广大书法家特别是女书家创作水平和整体素质,推动我市书法文化传承发展,天津市书协2024“三八”妇女节书法学术讲座在津举办。  中国书协副主席、天津市书协主席张建会,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刘洪洋、李锋、沈宪民、郝军,市书协女书法家委员会全体委员和各...

文章附图

荣耀十六冠   天女真英雄天津市各界精英与天津女排同庆“三八妇女节”活动现场合影留念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2024年3月7日 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今天各界精英,有劳动模范、爱心企业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们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建国七十周年功勋奖获得者,全国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张高津,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凯达商贸有限公司原副经理李秀兰,天津市劳动模范、和平区建工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工...

文章附图

与梁斌先生的金石书画缘作者:林德谦八十年代末,几位热爱书画的市级老干部李研吾、梁斌、方纪、周自为、张映雪、陈因、姜飞等成立了一个名为“爱晚书画会”的小团体,我也在其中担任了通讯、服务的工作,并由此结识了著名文学家梁斌先生。梁先生不仅是中国当代大文学家,其书画艺术也展现出一种大匠之风,令人敬仰。(参加爱晚书画展的领导:谭绍文、许明、周茹、石坚)(陪同张再旺副书记参观爱晚书画展)(与梁斌先生合影...

文章附图

翰墨飘香绘宏图  丹青亮彩写华章“庆三八”天津女书画家艺术研究院书画精品展举办图文:盛茂林 徐英英编辑:张之龙

文章附图

王本平 | 浅谈著名书法家师彦俊先生书法势力之壮美著名书法家:师彦俊先生师彦俊,男,陕西省渭南人,历任教师、警察、书法家。九十年代末,离陕赴津,师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亭终身荣誉奖王学仲先生为师。现任天津北门文化中心主任,天津北门新时代书法研究所所长。北京清华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中国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楹联书画院院士,中国榜书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澳大利亚星海国际...

文章附图

何俊田先生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与社会价值□ 张之龙何俊田在浩瀚的书法艺术长河中,何俊田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尚的艺术追求,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何俊田先生出生于1945年,天津武清这片热土孕育了他的艺术灵魂。他早年便在部队专业从事书画创作,转业后更是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推广和传播。他不仅是武清书协的创始人和主席,还是中书协...

文章附图

学习雷锋精神  展现志愿风采天津市河北区鸿顺里街举办《永远的榜样雷锋》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合影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为了把我们最敬爱的人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基层,3月1日,由天津市河北区鸿顺里街退役军人服务站、鸿顺里街关爱退役军人协会联合举办了《永远的榜样雷锋》主题活动在鸿顺里衔退役军人之家隆重举行。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第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党的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农民...

文章附图

大美无疆一一纪念孙其峰先生诞辰105周年艺术回顾展暨孙其峰书画研究院成立、孙其峰文化艺术馆开馆仪式举行活动现场。散襄军书记,范扬院长,孙季康院长,齐彦院长为孙其峰书画研究院接牌。曹秀荣主席,李林河书记,孙鹏展馆长,华润置地孙雪鹏总经理为孙其峰文化艺术馆揭牌。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2024年2月29日 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天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落实文...

文章附图

第九届中韩文化交流展参展作品交接仪式在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完成左起:张芝琴、崔容镇、纪振民、姬俊尧、河太逵、张养峰(合影)。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第九届中韩文化交流展参展作品交接仪式,于2024年2月27日下午完成,受韩中文化交流振兴协会会长崔寅善委托,韩中文化交流振兴协会名誉会长河太逵与振兴协会组织局长崔容镇先生,26日专程从韩国到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对11位参展作者的132幅作品进...

文章附图

谢福顺的艺术人生 | 写意国画与书法的融合之旅谢福顺在繁华的天津,有一位艺术家以其写意花鸟和书法的深厚造诣,成为了当地文化艺术界的一股清流。他就是谢福顺先生,一个将艺术融入生活,用生活诠释艺术的朴实之士。谢福顺,1957年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然而,他对艺术的热爱却让他与众不同。年青时,他便跟随于复千、霍春阳二位老师学习写意花鸟。写意花鸟,以其独特的笔墨韵味和意境深远,吸引了谢福顺的全部...

关于我们(1)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努力打造天津市艺术发展的新名片。中心加快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发展大战略相结合的步伐,推动文化走出天津,融入全国。着力打造成为艺术人才的摇篮,为艺术学习者、爱好者、工作者提供成长、交流、展示的平台。与其他省市的艺术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为艺术家增添了创作经历和灵感。

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13110028716、022-8137-0399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街蔡台村金旺东里东侧底商1号

投稿 邮箱:530729980@qq.com 微信:13110028716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8:30-18:00
 联系方式
张经理:13110028716
客服热线:022-81370399
邮箱:530729980@qq.com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街蔡台村金旺东里东侧底商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