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真喜相——张亚光、张佩钢人物画迎春跨年展开幕

趣真喜相——张亚光、张佩钢人物画迎春跨年展展览现场。

趣真喜相——张亚光、张佩钢人物画迎春跨年展开幕式现场。
金带福路艺术网讯 2019年12月20日,由荣宝斋(天津)分店、鹤艺轩文化传媒主办的“趣真喜相——张亚光、张佩钢人物画迎春跨年展”在荣宝斋(天津)中国书房开幕,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人物画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德树先生为展览题写展名,人物画研究学者、天津大学博士张超先生为画展撰写了前言。

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曹秀荣,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邓国源,天津画院原副院长郭凤祥,天津湖社画会会长孙长康,杨柳青画社原编审董铁山,天津美协原秘书长李耀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志明,天津鹤艺轩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李建华,荣宝斋天津总经理王彬,著名企业家张雪岩,天津古玩商会会长张宝山,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山水画研究院院长闫勇,天津湖社秘书长李澜,四月天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文云,天津美院附中原校长王宝响,吴玉如艺术馆馆长田正现,宁河美协副主席万志新,著名书画家阮克敏、姚景卿、马寒松、韩嘉祥、陈连羲、陈启智、毓峋、张学强、刘志平、张运河、刘家栋、李寅虎、高杰、高学年、史玉、翟洪涛、李大光、尚金声,杨文、董其克、李伟、刘士忠、张志连、李学亮、赵新立、孟庆祥、严继立、陈洪松、白家旺、李淑香、刘光、吴景玉、曹剑英、王凤立、马树荣、沈学敬、李恩荣等百余人出席了此次开幕式,开幕式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张春林主持。
展览共展出张亚光、张佩钢近年创作的人物画作品60余件,汇集了他们二人题材从古至今的代表作品,较全面的反映了张亚光、张佩钢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造诣,再现了津沽画派人物画的精彩纷呈,进一步揭示了传统文脉连绵不断的顽强生命力,诠释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创造性。
展览现场名家云集,杨柳青画社原编审、著名画家董铁山在接受采访时讲到:亚光肖像在全国界内可谓正统教学前沿,使肖像写意筆法、墨法、造型都煥然一新,他利用光、水墨在表现透明度上成功的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他是传统肖像绘画发展致今杰出的艺术家典型,也是我们常以六法去鉴别绘画作品品位难得的作品典型。
佩刚的作品精于传神,细在揣摩构思,从传统走来而让你戏剧性感知他为你编织的思维。传统画虎筆法佩刚一筆不少而虎姿及虎之表情却是他用以传神典型的艺术表现。这又是以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重的典型。
据悉,展览将展至12月30日,跨年2020年1月2日在鹤艺轩鼓楼北街店继续展出,至1月12日闭展,历时20天。
丨开幕式现场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志明致辞。

著名人物画家马寒松致辞。

著名花鸟画家姚景卿致辞。

著名书法家韩嘉祥致辞。

著名山水画家孙长康致辞。

鹤艺轩文化传媒总经理李建华致辞。

荣宝斋天津总经理王彬致辞。

天津美协原秘书长李耀春致辞。

展览画家张亚光致答谢词。
张亚光,1951年生于天津,自幼受家父熏陶开始习画。他水墨人物画强调造型准确,追求形与神的统一,突出画面人物的精神内涵,画面强调不同形式的美感,始终把高雅的作品格调作为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张亚光的水墨人物画常常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营造出人们向往回归的精神家园。他的每幅作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是带着思想感情来创作的。他的每一次创作都是胸有成竹、激情满怀,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他的用笔是时而厚重,时而轻淡,时而冷静,时而洒脱,在细节处又不失精美。近年其作品多次在鼎天、中诺等大型书画拍卖会上拍,被中外人士收藏。

展览画家张佩钢致答谢词。
张佩钢,号直沽老民、空山牧虎客,其室名啸谷堂。1956年生于天津,自幼喜爱书画,爱画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与何家英同拜于津门画虎名家李墨门下,学习绘画。从事中国绘画研究长达40余年,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天津美展。近年又在广东、河南等地举办个人大展,引起各方关注。张佩钢擅长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尤善画虎。作品笔法细腻,追求绘画意境,参古法而又别于前人,旁及罗汉、佛像,皆以神取之,别具意趣,总是传递给人们某种特殊的审美享受,荡起人们心中美好的涟漪和向往。

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曹秀荣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张春林主持。

左起:曹秀荣、孙长康、张雪岩在开幕式现场。

左起:马志明、邓国源在展览现场。

左起:马志明、孙长康、毓峋、陈启智、张志连在开幕式现场。

左起:毓峋、李澜、马志明在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丨展览现场





















丨展览作品欣赏
趣真喜相——张亚光、张佩钢中国画迎春跨年展
前言/张超
“趣真喜相——张亚光、张佩钢中国画迎春跨年展”由荣宝斋(天津)、鹤艺轩文化传媒主办,李建华先生策划。展览主题“趣真喜相”正是体现了本次展览两位画家的人格追求及其作品的精神气象。
当代中国人物画家众多,而优秀的人物画画家尚属少数,因需要个性化的形式语言与情感表达蜕变出自己独立的风格,这对于一个具备深厚学养的画家来说至为重要。而当今信息材料的多元与丰富提供给了人物画家无限的空间与可能,而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出现了“同质化”和“套路化”现象。优秀的中国人物画家是在具备严谨的造型能力的前提下投入真情实感来创作的。面对现代题材人物画创作的转型与发展,欲使写生与创作不予脱节,即从“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形态”,更需要画家深谙传统水墨的“写意精神”与“意象传达”,即笔墨精神与造型能力的完美结合。如何让中国人物画回到有意味的情境之中,画家笔下的人物如何“以形传神”或进一步抓取精神灵魂之“像”?这需要画家的实践精神与深刻思考。
在传统中国画发展规律中,自然、平和、恬淡、朴素、内美等要求深深浸透着中国先贤的哲学思想。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道出了形象与本质的区别,本质即精神、气韵也。黄宾虹先生曾说:“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之中无所见”,意即“舍笔墨气韵无处索”;南朝谢赫的“六法论”是把“气韵”放在一等的位置上,“骨法”放在二等的位置上,五代荆浩的《笔法记》里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也是把“气”与“韵”排在了前面,而“气韵”的表达全赖乎画者对笔墨写意精神的深刻理解。
此次展出的两位画家同是天津书画界名宿,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谦和儒雅的人格魅力。张亚光先生笔下的人物体现出东晋画家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理论精要,不仅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精妙,还挖掘到了内在的精神本质(灵魂之像)。在创作实践中,亚光先生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将写实的造型技法与写意的笔墨语言完美结合,在沿承杨之光、周思聪、方增先等先生的水墨经验的前提下,拓展性地表达了新时代下的真情实感与画外之趣。更为明显的是亚光先生结合当代中国人的审美取向,营造一个个恬静安然、真实细腻、巧思幻妙的意境,塑造了一个个清丽脱俗、娟秀娴雅、朝气勃发的艺术形象,从人物的服装、姿态、神情、背景等细节都极具匠心。尤其是他将笔下绰约多姿、出水芙蓉般的女子安放进如梦如幻的人文意蕴里,构建出一个纯净、安详、温雅、美趣的女性世界。从而便诞生出了一批洋溢着时代气息、广受人民喜爱的经典作品。
张佩钢先生的作品内容主要以传统题材为主,有罗汉、钟馗、高士等,内容丰富多样,山水、翎毛、走兽皆为擅长,均是造型古拙,墨色灵透。画家寄情于自然万物中陶冶性灵,以古典人物作为对古代圣贤的一种追思和情感寄托,凸显了画家身上的高雅清趣。所以在佩钢先生作品中不论是其人物画还是其他绘画题材都体现出他对“趣”的独特理解与灌注,传达出了“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人合一”的高拔境界以及返璞归真的心灵皈依。另外,佩钢先生在他古典人物画中试图消解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彰显了现代绘画性。他以中锋用笔沉着从容,转折处松灵朴拙,虚实枯润相互辉映,充分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笔情墨趣。在品赏佩钢先生作品的时候,我相信他的画面一定会打动隐藏在我们每人心中的那根弦,一种久违的真实与生之欢喜盎然在侧,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应目会心”,也是优秀的传统文人画所独具的“画味”。
总而言之,无论是当代现实主义题材还是古典传统,两位老先生均从不同角度对传统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与精神的提升。他们各以独特的风格面貌与人格真趣深刻影响着天津的中国画界,在全国也广受瞩目。本次展出作品,是两位艺术家几十年来辛勤耕耘的成果展示,既是对两位先生艺术生涯的一次回望,也是为天津广大文艺爱好者奉上的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在此,恭祝展览圆满成功!
岁在已亥冬张超记於三觉书斋
张亚光作品




张佩钢作品






编辑:张之龙
